搜索
首页 《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

意思:烟荒芜敛夜色,白色的菊花发寒姿态。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重阳节龙沙(即龙沙县,在今黑龙江省)盛会的诗。龙沙是黑龙江边的古城,在清代是黑龙江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重阳节时,人们会聚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首句“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描绘了盛会的壮观景象,成千上万的骑手停驻在旌旗飘扬的队伍。这句诗通过“千骑”和“旌旗”等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热闹非凡的场景。 “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描绘了重阳节的季节特点——秋高气爽,同时又通过“丝桐雅奏”表现了人们欢快的情绪。这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了重阳节的欢乐气氛。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烟雾在暮色中聚拢,霜后的菊花展现出寒冷的姿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暮色中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重阳节的凄清美。 最后,“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爱和赞美,认为今天的庆祝胜过当年落帽时的欢乐。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也表现了重阳节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重阳节龙沙盛会的壮观场面和欢乐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
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
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
作者介绍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烟芜

    引用解释

    烟雾中的草丛。亦指云烟迷茫的草地。 唐 权德舆 《奉和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 宋 柳永 《破阵乐》词:“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清 纳兰性德 《忆秦娥·龙潭口》词之二:“青如翦,鷺鷥立处,烟芜平远。”

    读音:yān wú

  • 寒姿

    读音:hán zī

    繁体字:寒姿

    意思:犹言鄙陋之姿,孤寒的姿色。
      ▶清·洪昇《长生殿•定情》:“谢金钗钿盒赐予奉君欢。只恐寒姿,消不得天家雨露团。”

    造句:只恐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