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斋后与金老铦朴翁聪自酌龙进而发》 闻有高僧一诵咒,岩前抛珓问龙君。

闻有高僧一诵咒,岩前抛珓问龙君。

意思:听说有一个高和尚念诵咒语,岩前抛珓问龙王。

出自作者[宋]姜夔的《斋后与金老铦朴翁聪自酌龙进而发》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年时六月海扬尘,遥见青山起白云。闻有高僧一诵咒,岩前抛珓问龙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并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诗。 首两句“年时六月海扬尘,遥见青山起白云。”描绘了作者在炎炎夏日看到的海浪翻滚,仿佛扬起的尘土,远处的青山和白云也变得模糊不清的景象。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海浪比喻为扬起的尘土,形象地描绘出海浪的澎湃和气势。同时,通过“遥见”二字,也暗示了作者距离青山白云还很远,但仍然清晰可见,进一步强调了景象的壮观和震撼。 接下来的两句“闻有高僧一诵咒,岩前抛珓问龙君。”则描绘了作者听到高僧诵咒的声音,并在岩前抛珓(占卜工具)问询龙君的情景。这里引入了宗教元素,暗示了作者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寻求庇护的愿望。高僧的诵咒可能代表着一种神秘的仪式或祈愿,而作者在岩前抛珓问龙君则表现了他对神灵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引入宗教元素,表达了作者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易于理解和欣赏。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作者成功地传达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想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宗教色彩和自然景色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引入神秘元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年时六月海扬尘,遥见青山起白云。
闻有高僧一诵咒,岩前抛珓问龙君。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高僧

    读音:gāo sēng

    繁体字:高僧

    短语:僧 僧侣 头陀 行者 和尚

    英语:hierarch

    意思:精通佛理、道行高深的和尚。
      ▶唐·刘长卿《寄灵一上人诗》

  • 龙君

    读音:lóng jūn

    繁体字:龍君

    意思:(龙君,龙君)
    即龙王。
      ▶《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唐·李朝威《异闻集•柳毅》:“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媿避,幸一闻焉。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