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笔架山》 当年染罢八角芒,金阙上章求放逸。

当年染罢八角芒,金阙上章求放逸。

意思:当年染罢八角星,金阙上书请求放纵。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笔架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吾是瑶台翰墨仙》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赞美诗,它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瑶台仙境,其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赞美。 首先,诗人以“吾是瑶台翰墨仙”开篇,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在瑶台挥毫泼墨的仙人,对自然风景的独特感受和欣赏。这里的“瑶台”并非实指,而是象征着仙境,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超脱尘世的身份和地位。 接着,“操觚弄椠玉皇前”一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玉皇前的瑶台上挥毫泼墨,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这里的“觚”和“椠”都是古代书写工具,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用笔墨来描绘自然风景的情景。 “翻云为墨海为砚”一句,诗人用翻云为墨海为砚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风景的壮美和神奇。这里的“一片寒空如雪笺”则是对自然风景的赞美之词,形容自然风景如同洁白的雪笺一样美丽。 “兔豪象管用不得”一句,诗人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自然风景的敬畏之情。这里用兔毫象管无法描绘自然的神奇和壮美,进一步强调了自然风景的独特和神秘。 “当年染罢八角芒”一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瑶台上挥毫泼墨时,笔下的墨迹如同八角的光芒一样闪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最后,“三峰坐断江南天”至“清魂复被风吹散”,诗人用一系列生动的描绘,将自然风景的壮美和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描绘三峰坐断江南天、临汝城头苍苍然、状如笔架翠起伏等景象,将自然风景的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山灵惊呼猿鸟乱、清魂复被风吹散等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美妙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是瑶台翰墨仙,操觚弄椠玉皇前。
翻云为墨海为砚,一片寒空如雪笺。
兔豪象管用不得,倒蘸昆仑醉钩画。
当年染罢八角芒,金阙上章求放逸。
三峰坐断江南天,临汝城头苍苍然。
状如笔架翠起伏,与吾阁笔齁齁眠。
山灵惊呼猿鸟乱,清魂复被风吹散。
起来叫问山前人,几度松枯白石烂。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八角

    读音:bā jiǎo

    繁体字:八角

    短语:茴香

    英语:star anise

    意思:1.八角形。 2.八方。 3.植物名。也叫\"八角茴香\"。常绿灌木﹐初夏开花﹐果实为8--

  • 上章

    读音:shàng zhāng

    繁体字:上章

    意思:I
    十榦中“庚”的别称,用以纪年。
       ▶《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
       ▶隋·许善心《神雀颂》:“岁次上章,律谐大吕,玄枵会节,玄英统时。”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放逸

    读音:fàng yì

    繁体字:放逸

    意思:
     1.放纵逸乐。
      ▶《逸周书•时训》:“蜩不鸣,贵臣放逸。”
      ▶朱右曾校释:“放逸,放纵晏佚。”
      ▶清·王锡振《<嬃砧课诵图>序》:“日惴惴于悲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