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次韵)》 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

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

意思:期待着听到东府开宾阁,便请求西湖洗塞尘。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次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充满了友情、赞美和期待。诗中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细腻,而且诗歌的构思也非常精巧。 首联“联镳接武两长身,鹓鹭行中语笑亲。”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两位身材高大的友人并肩前行,步履矫健,仿佛在竞赛一般。他们在鹓鹭的行列中笑语相亲,形成了一幅非常和谐的画面。这一联不仅表现了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展示了他们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颔联“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通过“九子羡君”和“八州怜我”的对比,进一步赞美了友人的家族兴旺和广泛的人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因为频繁往来各地而感到疲惫的心情。 颈联“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诗人表达了自己期待着友人能够开设宾阁,接待更多的朋友。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在美丽的西湖边洗涤身心的疲惫,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更向青齐觅消息,要知従事是何人。”诗人表示要进一步了解友人的情况,想知道他的从事何种事业,与何人交往等信息,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人形象的描绘、家族和人脉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等方面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联镳接武两长身,鹓鹭行中语笑亲。
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
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
更向青齐觅消息,要知従事是何人。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宾阁

    读音:bīn gé

    繁体字:賓閣

    意思:(宾阁,宾阁)
    安置宾客的楼阁。
      ▶宋·洪适《贺肇庆刘守启》:“扬衡宾閤,莫瞻五马之尊;寓意管城,奚报双鱼之遗。”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田鸡》:“黄公遂馆林

  • 塞尘

    读音:sāi chén

    繁体字:塞塵

    意思:(塞尘,塞尘)
    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唐·韩愈《烽火》诗:“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
      ▶宋·陆游《北望》诗:“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 东府

    读音:dōng fǔ

    繁体字:東府

    意思:(东府,东府)

     1.东晋、南朝都建业时丞相兼领扬州刺史的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内。
      ▶《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东府掘城北堑,入丈余,得古冢。”

  • 伫闻

    读音:zhù wén

    繁体字:佇聞

    意思:(伫闻,伫闻)
    肃立恭听;敬闻。用为敬词。
      ▶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斯理何从,伫闻良说。”
      ▶唐·岑参《送颜评事入京》诗:“伫闻明主用,岂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