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牡丹》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意思:青墩溪畔老态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牡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名为《寒食》,作者是南宋诗人卢梅坡。这首诗的背景是描绘了自金兵入侵关中后,诗人在洛阳伊洛地区漫游时,面对着牡丹花独自欣赏的情景。 首句“一自胡尘入汉关”,描绘了金兵入侵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悲痛之情。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时光荏苒、世事无常的感受。 第二句“十年伊洛路漫漫”则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无奈。伊洛地区是诗人的故乡,但因为战乱,他长期无法归家,路途也十分漫长。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青墩溪畔龙钟客”,描绘了诗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孤独无依的境况。龙钟,形容人行动不便,这里也表达了诗人的衰老之感。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最后一句“独立东风看牡丹”,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独自一人站在花丛中欣赏牡丹花,这一场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之情。此外,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乐观和坚强。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故乡和美好事物的思念和喜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龙钟

    读音:lóng zhōng

    繁体字:龍鍾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暮年 残生 残年 岁暮 天年 老年 余年 夕阳

    英语:senile; decrepit

    意思:<

  • 溪畔

    读音:xī pàn

    繁体字:溪畔

    意思:溪水边。
      ▶唐·李山甫《方干隐居》诗:“溪畔印沙多鹤迹,槛前题竹有僧名。”
      ▶唐·罗隐《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清·

  • 东风

    读音:dōng fēng

    繁体字:東風

    英语:east wind

    意思:(东风,东风)

     1.东方颳来的风。
      ▶《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 青墩

    读音:qīng dūn

    繁体字:青墩

    意思:长满青草的土堆。指坟墓。
      ▶宋徐积《示汝弼》诗:“回来径哭青墩墓,莫向南城问旧居。”
      ▶清·朱祖谋《长亭怨慢•苇湾重到红香顿稀和半塘老人》词:“迟暮,隔微波不恨,恨别

  • 牡丹

    读音:mǔ dān

    繁体字:牡丹

    短语:牡丹花 国色天香

    英语:peony

    意思:着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