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怀》 复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

复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

意思:又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盆。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感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是一首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情呼唤,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平和进步的追求。 首先,诗人在开头就描绘了自己十年前的状态,是一个被囚禁的人,但他的心却追随着欧洲的风气,呼唤着自由。这表明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抗。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九世仇的盟约,表达了和平和团结的重要性。他手持三尺剑,象征着勇气和决心,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金瓯。这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以及对和平和统一的坚定信念。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认为一个男人应该有这样的志向,而那些没有这样志向的人是无法与之合作的。他希望将自己的热血播撒在神州大地上,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和活力。这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最后,诗人在结尾处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决心和愿望,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激情和信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平和进步的深深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信念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平和进步的追求。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追求进步,为国家和人民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
复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
丈夫有志当如是,竖子诚难足与谋。
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金瓯

    读音:jīn ōu

    繁体字:金甌

    英语:golden goblet-national territory

    意思:(金瓯,金瓯)

     1.金的盆、盂之属。
      ▶晋·干宝《搜神记》卷

  • 世仇

    解释

    世仇 shìchóu

    (1) [family feud]∶世世代代有仇的人或家族

    世仇不报,决不罢休

    (2) [bitter enemy]∶世代的仇怨

    他是我们家族的世仇

  • 玉帛

    读音:yù bó

    繁体字:玉帛

    英语:jade objects and silk fabrics, used as state gifts in ancient China

    意思:
     1.圭璋和束

  • 三尺

    读音:sān chǐ

    繁体字:三尺

    意思:
     1.指法律。
      ▶《史记•酷吏列传》:“周曰:‘三尺安出哉?’”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
      ▶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俭德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