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客有言西江近事者感而赋此》 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

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

意思:感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客有言西江近事者感而赋此》

全文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闻知赣州城陷,爱人被掳北去的事。上片写闻知赣州失守,爱人被掳的痛苦。起首两句,即点出近事最销魂,是最伤心的事。“啼断”两句,以猿的悲啼,引出词人的伤心,意谓由于所爱被掳,心如刀割,痛断肝肠。“叹灌婴”三句,用典。“灌婴城”即赣州城,章、贡二水抱城而流,故云章江门外。玉碎珠残,喻爱人被掳,如同玉碎珠残,损失惨重。“争拥”两句,描述爱人被掳北去。生还,即生还之望。何时能生还,则不可知,故云何日遂生还?爱人被掳,词人禁不住要吟咏诗句,故云寂寞词人句。“南浦”两句,再点词旨。南浦、西山,即分别之地。别时心绪如此难堪,即此便可见矣。下片写对爱人的思念及自己的痛苦。“谁向”三句,设想在北廷对君王试鼓《别鹄离鸾》之曲,使君王动容的情况。意谓此曲恐怕未曾歌唱,便惨动了君王之颜。“只小姑”两句,用黄鹤楼事。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此喻爱人去后仅自己一人,对小孤山流浪得久了。此两句一方面写自己的孤独,另一方面则表现对爱人的思念。“终古是”三句,以景语作结,含蓄有力。银涛雪浪,雾鬓风鬟,写波涛之汹涌,与爱人别离之久。此三句一语双关,既写祖国河山之美,又借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对祖国河山遭敌人蹂躏的悲愤之情,蕴含深远。全词悲壮苍凉,慷慨激昂,用典恰当贴切,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说西江近事最销魂,啼断竹林猿。
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
争拥红妆北去,何日遂生还。
寂寞词人句,南浦西山。
谁向长生宫殿,对君王试鼓,别鹄离鸾。
恐未歌此曲,先已惨天颜。
只小姑端然未去,伴彭郎烟水月明间。
终古是,银涛雪浪,雾鬓风鬟。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江门

    读音:jiāng mén

    繁体字:江門

    英语:Jiangmen

    详细释义:地名。位于广东省新会县北。因西江流经此地而入海,故称为『江门』。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中英条约中,开放

  • 玉碎

    读音:yù suì

    繁体字:玉碎

    英语:be like a broken piece of jade; die in glory

    意思:
     1.美玉碎裂。比喻美好的事物遭遇不幸。
      ▶北

  • 婴城

    读音:yīng chéng

    繁体字:嬰城

    意思:(婴城,婴城)
    谓环城而守。
      ▶《战国策•秦策四》:“小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矣。”
      ▶鲍彪注:“婴,犹萦也,盖二邑环兵自守。”
      ▶《汉书•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