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陵白下亭留别》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意思:另外如以后出现的,当我一攀虞翻。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金陵白下亭留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杨树在驿亭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三杨树的深情和怀念之情。 首句“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诗人首先描绘了驿亭的地理位置,三杨树正好位于白下门的入口处。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三杨树的重要性和历史感。 “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这句诗描绘了三杨树的景象,烟雾缭绕的吴地烟霭中,杨树长长的枝条在风中摇曳,而汉水之滨的古树根却被流水侵蚀着。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三杨树的古老和沧桑。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三杨树的深情回忆。这里曾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而现在回首过去,只能感到无尽的阻隔和无奈。这里的笑语声也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三杨树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人希望在分别之后能够再次见到这些树,并且愿意攀折这些枝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诗人通过一个动作和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将他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三杨树的深情和怀念之情。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感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攀翻

    读音:pān fān

    繁体字:攀翻

    意思:攀援;攀折。
      ▶《文选•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诗》:“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张铣注:“翻,援也。”
      ▶唐·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诗:“驿亭三柳树,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