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陈守道》 楼台十二红玻璃,木公金母相东西。

楼台十二红玻璃,木公金母相东西。

意思:楼台十二红玻璃,木公金母相东西。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赠陈守道》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意象的诗,它描绘了生活的混沌、纷争、以及人性的真伪。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清静、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首句“一气混沦生复生”描绘了宇宙初创的混沌状态,有形有心即有情,说明万物皆有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世人为利欲饮食事而争斗,各种势力头角峥嵘,争斗时如怒发霹雳火,险处如在嵌岩坑,形象生动。 “人伪相加有余怨,天真丧尽无纯诚”揭示了人性中的伪善和天真丧失的悲哀。人们为了争夺名利,徒然耗费心力,最后所得却皆是空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然后诗人通过少微处士、蓬莱真人等形象,表达了对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山是心,海为腹,阳为神,阴为精,渴饮灵泉水,饥食玉树枝,这些意象描绘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奼女关婴儿”这句诗中的意象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相生相克、阴阳调和的理解。楼台十二红玻璃,木公金母相东西,纯铅真汞星光辉,乌升兔降无年期,这些意象又进一步描绘了宇宙的神秘与浩渺。 最后“停颜却老只如此,哀哉世人迷不迷”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沉迷于世俗纷扰、迷失真我的悲哀。整首诗意象丰富,哲理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人性、宇宙的独特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气混沦生复生,有形有心即有情。
共见利欲饮食事,各有爪牙头角争。
争时怒发霹雳火,险处直在嵌岩坑。
人伪相加有余怨,天真丧尽无纯诚。
徒自取先用极力,谁知所得皆空名。
少微处士松柏寒,蓬莱真人冰玉清。
山是心兮海为腹,阳为神兮阴为精。
渴饮灵泉水,饥食玉树枝。
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奼女关婴儿。
楼台十二红玻璃,木公金母相东西。
纯铅真汞星光辉,乌升兔降无年期。
停颜却老只如此,哀哉世人迷不迷。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金母

    读音:jīn mǔ

    繁体字:金母

    意思:
     1.古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俗称西王母。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甄命授》:“昔汉初,有四五小儿路上画地戏。一儿歌曰:‘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所谓金母者,西

  • 木公

    读音:mù gōng

    繁体字:木公

    意思:
     1.仙人名。又名东王公或东王父。常与西王母(即金母)并称。
      ▶《太平广记》卷一引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木公》:“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 楼台

    读音:lóu tái

    繁体字:樓檯

    英语:stand (up)

    反义词: 庐舍

    解释: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 公金

    读音:gōng jīn

    繁体字:公金

    意思:
     1.公家的金钱。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遂捨稷子之罪,复其相位,而以公金赐母。”
     
     2.复姓。
      ▶春秋·秦公子金之后,有公

  • 东西

    读音:dōng xī

    繁体字:東西

    短语:事物

    英语:east and west

    意思:(东西,东西)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