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三首)》 渔阳草树不逢茶,柳外春声听掺挝。

渔阳草树不逢茶,柳外春声听掺挝。

意思:渔阳草木不逢茶,柳春声听外掺挝。

出自作者[明]陆釴的《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三首)》

全文创作背景

《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三首)》是明朝诗人陆釴创作的一组诗。从诗题来看,这组诗是陆釴为了回应他的朋友文量在离别时所作的诗,而文量当时有分发马匹的任务,即“俵马之役”。 “次韵”表示诗人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来作诗,“留别”则表明这是为了送别朋友而作的诗。通过诗歌,陆釴表达了与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可能也对朋友的“俵马之役”有所描述和感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历史背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更多相关文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渔阳草树不逢茶,柳外春声听掺挝。
浅水菰蒲寒带雨,远村庐舍晓衔霞。
内臣大仆连行色,竹耳风蹄起玉花。
明日郊原见芳事,牧人旟梦拥归鸦。
¤

关键词解释

  • 春声

    读音:chūn shēng

    繁体字:春聲

    意思:(春声,春声)
    春天的声响。如春水流响、春芽坼裂和禽鸟鸣啭等。
      ▶唐·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雨香云淡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 渔阳

    引用解释

    1.地名。 战国 燕 置 渔阳郡 , 秦 汉 治所在 渔阳 (今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 渔阳 ,九百人屯 大泽乡 。”

    2.地名。 唐玄宗 天宝 元年改 蓟州 为 渔阳郡 ,治所在 渔阳 (今 天津市 蓟县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 豪侠地,击鼓吹笙

  • 掺挝

    读音:càn zhuā

    繁体字:摻撾

    意思:(掺挝,掺挝)
    古代乐奏中的一种击鼓。
      ▶宋·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掺挝屡作,旌夏前临,顾游女之何能,造彤庭而献计。”
      ▶宋·梅尧臣《送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