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次修路僧》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意思:应该很难将世路,就可称“师心。

出自作者[唐]崔涂的《晚次修路僧》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于人生和世事的看法,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 首联“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却又不平之处的深深思考。这里的“平尽”并非完全的平庸或平淡,而是指在平凡中寻找不平之处,即寻找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而“嫌功未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不平之处的反思,认为它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真正平复。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渴望。 颔联“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探索和思考。这里的“世路”指的是人生的道路和挑战,而“称师心”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内心的期望和追求。作者认为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难以轻易地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人生道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并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颈联“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描绘了作者眼中的自然景色,通过高飞的鸟、夕阳下的景色以及远处的白烟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一联也暗示了作者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尾联“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和清新的喜爱,以及对摆脱尘世烦恼的喜悦。这里的“清磬”指的是寺庙中的磬声,代表着清净和清新的氛围。而“聊喜”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摆脱尘世烦恼的喜悦之情。整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自我成长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描绘生活中的不平之处、人生的道路、自然景色以及内心的追求和态度,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成长的渴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
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
作者介绍
崔涂[唐](约公元887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关键词解释

  • 应难

    读音:yìng nán

    繁体字:應難

    意思:(应难,应难)

     1.应付危难。
      ▶《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扬雄《法言•重黎》

  • 师心

    读音:shī xīn

    繁体字:師心

    英语:\"following the heart\"

    意思:(师心,师心)

     1.以心为师,自以为是。
      ▶《庄子•人间世》:“夫胡可以及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