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意思:应该很难将世路,就可称“师心。
出自作者[唐]崔涂的《晚次修路僧》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于人生和世事的看法,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
首联“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却又不平之处的深深思考。这里的“平尽”并非完全的平庸或平淡,而是指在平凡中寻找不平之处,即寻找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而“嫌功未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不平之处的反思,认为它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真正平复。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渴望。
颔联“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探索和思考。这里的“世路”指的是人生的道路和挑战,而“称师心”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内心的期望和追求。作者认为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难以轻易地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人生道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并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颈联“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描绘了作者眼中的自然景色,通过高飞的鸟、夕阳下的景色以及远处的白烟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一联也暗示了作者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尾联“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和清新的喜爱,以及对摆脱尘世烦恼的喜悦。这里的“清磬”指的是寺庙中的磬声,代表着清净和清新的氛围。而“聊喜”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摆脱尘世烦恼的喜悦之情。整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自我成长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描绘生活中的不平之处、人生的道路、自然景色以及内心的追求和态度,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成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