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陵杂咏(四首。丁卯白门作)》 乍见张昭称贺表,终闻孙皓树降旗。

乍见张昭称贺表,终闻孙皓树降旗。

意思:忽见张昭道贺表,最后听说孙皓树降旗。

出自作者[未知]未知的《金陵杂咏(四首。丁卯白门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三国历史的感慨之作,通过对金陵(南京)和赤壁(湖北)等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逝去、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石作城垣江作池,三分霸业远开基”,描绘了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建业(即现在的南京)的景象,石头城垣环绕,长江水池环绕,正是吴国三分天下、称霸东方的开基之地。这句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对历史的敬仰和赞叹。 “金陵自王东南气,赤壁中焚百万师”两句,诗人通过金陵和赤壁两个地名,分别描绘了金陵的繁荣和赤壁的战火,表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金陵的繁荣得益于其位于东南的地理优势,而赤壁的战火则烧毁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英勇。 “乍见张昭称贺表,终闻孙皓树降旗”两句,诗人通过描述张昭(三国时吴国重臣)的贺表和孙皓(吴国末代皇帝)的投降旗帜,表现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从胜利到失败,从兴盛到衰落,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英雄命运的必然。 最后,“山川寂寞英雄死,有客悲歌吊黍离”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英雄逝去、山河永寂的感慨。这种感慨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悲歌的形式,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人生感的作品,通过对三国历史的描绘,表现了对英雄逝去、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地名、人物、事件等元素,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场感,同时也通过悲歌的形式,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作城垣江作池,三分霸业远开基。
金陵自王东南气,赤壁中焚百万师。
乍见张昭称贺表,终闻孙皓树降旗。
山川寂寞英雄死,有客悲歌吊黍离。
¤

关键词解释

  • 降旗

    读音:jiàng qí

    繁体字:降旗

    短语:下半旗

    英语:lower the flag

    意思:I
    表示投降的旗帜。
       ▶唐·李商隐《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

  • 乍见

    读音:zhà jiàn

    繁体字:乍見

    英语:to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意思:(乍见,乍见)
    I

     1.忽然看见;勐一见。
       ▶《孟子•公孙

  • 称贺

    读音:chēng hè

    繁体字:稱賀

    英语:congratulate

    意思:(称贺,称贺)
    犹道贺。
      ▶宋·苏轼《论擒获鬼章称贺太速札子》:“生擒西藩首领鬼章,宰相欲以明日称贺。”

  • 闻孙

    读音:wén sūn

    繁体字:聞孫

    意思:(闻孙,闻孙)
    指有声誉的子孙。
      ▶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王之闻孙,世世多有。”
      ▶宋·王安石《参知政事欧阳修曾祖某赠某官制》:“惟时闻孙,实朕良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