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雕木工》 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枣木刻模真并失。

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枣木刻模真并失。

意思:君不见峰山高崖这相轨迹,枣木刻模真都失去了。

出自作者[宋]苏籀的《雕木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君不见》是一首对古代刻印技术的赞美诗,通过对峄山刻石、秦唐二子的故事以及琢印版、琼玖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刻印技术的敬仰之情。 首段通过峄山高崖刻模真并失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刻印技术的精湛技艺的赞美。接着又通过安国碑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人对文字的尊重和保护的敬意。 诗中提到的秦唐二子皆有声,今人不必逾昔,表达了对古代刻印技术传承至今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工匠砺器雕不已的敬意。 最后一段,通过描述琼玖的加工过程,表达了对古代刻印技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暗示了现代刻印技术也需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古代刻印技术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同时,也提醒了现代人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枣木刻模真并失。
又不见深之袖手安国碑,帝悟百牛欣倒石。
秦唐二子皆有声,何必今人不逾昔。
拙工砺器雕不已,印版传书差可贵。
方趺图首效碑影,穿凿胶黏总纰颣。
凤山之水生琼玖,斲磨光泽坚而黝。
文章光艳照千古,玉牒万金吁可剖。
刊劖四海多名手,何必区区镌腐朽。

关键词解释

  • 木刻

    解释

    木刻 mùkè

    [wood engraving;woodcut] 在木上刻图画的艺术或方法,尤指在木料断面上刻制图画以供印刷机拓印

    引用解释

    1.用木料雕刻的。 宋 吴曾 《能

  • 相迹

    引用解释

    相继,接连不断。 明 方孝孺 《南斋记》:“ 临海 陈先生 行修乎家学,信於朋友,声闻於郡邑,以 朱氏 《诗》教授学者,受业其门而以文辞政术称於世者相迹。”

    读音:xiāng jì

  • 枣木

    读音:zǎo mù

    繁体字:棗木

    意思:(枣木,枣木)

     1.枣树。
      ▶《新唐书•五行志二》:“八年六月庚寅,京师大风雨,毁屋飘瓦,人多压死者。丙申,富平大风,拔枣木千余株。”
     
     2.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