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从苏公登後楼》 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

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

意思:楼我带清洛,林缺发现巴山。

出自作者[宋]陈师道的《从苏公登後楼》

全文赏析

这首诗《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是一首描绘离别和思念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三年的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直接点明了两人的离别情况,表达了离别之久和思念之深。诗人用“倏”字,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快速,仿佛是眨眼之间就过去了三年。而“才堪一解颜”则表达了经过长时间的离别后,两人终于可以重逢,可以暂时放下心中的忧愁,享受片刻的欢乐。 “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和朋友重逢的场景。诗人站在楼上,远眺清洛河,只见它静静地流淌,如同一条带子环绕在楼边。树林稀疏,可以看到远处的巴山。这种景象既描绘了诗人和朋友重逢时的孤独和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五月池无水,千年鹤自还”这两句则描绘了重逢后的景象。五月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但诗人却说池中无水。这可能是暗示了朋友的离去或者分离的痛苦让诗人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而“千年鹤自还”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长久的思念和期待。 最后两句“白鸥没浩荡,爱惜鬓毛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爱惜之情。诗人用白鸥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和朋友的友谊,如同浩荡的江水一般长久。同时,诗人也感叹自己的鬓毛已经斑白,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描绘离别和思念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岁月的无奈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
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
五月池无水,千年鹤自还。
白鸥没浩荡,爱惜鬓毛斑。

关键词解释

  • 巴山

    读音:bā shān

    繁体字:巴山

    英语:Bashan Mountain

    详细释义:1.山名。位在陕西省西乡县西南,支峰绵亘数百里,跨南郑及四川的南江、通江诸县,包括孤云、小巴、米仓诸山

  • 洛林

    读音:luò lín

    词语解释

    ⒈  法国东北部的高原地区。面积2.35万平方千米。铁、煤资源丰富。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机械、化学、炼油等工业也很重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