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昭德王皇后挽歌词》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意思:仙去逍遥境界,诗留下窈窕章。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昭德王皇后挽歌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它是一首对仙境和诗歌的赞美诗。 首联“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诗歌的珍视。逍遥境可能是指仙境,而窈窕章则可能是指诗歌中的优美篇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颔联“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描绘了春天和夜晚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春归金屋,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而夜入寿宫则暗示着夜晚的到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敬畏。 颈联“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描述了凤凰和蚕的故事。凤引曾辞辇中的“凤引”出自《汉武故事》,指凤凰引导汉武帝升天成仙的故事。而蚕休昔采桑中的蚕休则是指蚕在春天采桑叶,到了秋天就会死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尾联“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神秘感和敬畏感。阴灵何处感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敬畏,而沙麓月无光则暗示了神仙世界的美丽和神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神秘感和敬畏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
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
阴灵何处感?
沙麓月无光。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窈窕

    读音:yǎo tiǎo

    繁体字:窈窕

    英语:gentle and graceful

    意思:亦作“窈窱”。
     
     1.娴静貌;美好貌。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逍遥

    解释

    逍遥 xiāoyáo

    [carefree;be at ease (leisure);be free and unfettered;wander about at leisure]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引用解释

  • 仙去

    读音:xiān qù

    繁体字:仙去

    意思:亦作“僊去”。
     
     1.成仙而去。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至蚕时,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缫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晋·葛洪《抱朴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