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兴五首并序》 七年四月,予罢河南府,归履道第。

七年四月,予罢河南府,归履道第。

意思:七年四月,我被河南府,回到履道的第。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咏兴五首并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罢官归家后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了一种自足自适、无忧无虑的心境。下面我们将从主题、艺术手法、用词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主题明确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诗人罢官后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住宅、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自给自足,表现出一种超脱物欲、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使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恬静、安逸的氛围。 二、艺术手法巧妙 诗人运用了一些生动的艺术手法来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例如,“颓然自适”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无欲无营的生活中的心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满足与安逸。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自己的生活与河洛间的幸福人相比较,进一步突显了自己的自足自适。 三、用词简练生动 这首诗的用词简练生动,语言流畅自然。诗人通过运用一些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如“罢”、“自给”、“自充”等,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句的结构紧凑,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艺术手法和简练生动的用词,成功地描绘了诗人罢官后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自足自适、无忧无虑的心境。同时,诗的主题也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引导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超脱自在的心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七年四月,予罢河南府,归履道第。
庐舍自给,衣储自充,无欲无营,或歌或舞,颓然自适,盖河洛间一幸人也。
遇兴发咏,偶成五章,各以首句命为题目。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河南

    读音:hé nán

    繁体字:河南

    英语:Henan

    意思:
     1.指黄河以南地区。具体所指范围广狭有异。
      ▶《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
      ▶明·王鏊《震泽长语•

  • 四月

    读音:拼音:sì yuè 五笔:lhee

    四月的解释

    一年有十二个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词语分解

    • 四的解释 四 ì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
  • 履道

    读音:lǚ dào

    繁体字:履道

    意思:
     1.躬行正道。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汉·班昭《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俟时兮。”
      ▶晋·陆云《与戴季甫书》:“居德履道,秉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