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

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

意思:楚国于是诬陷驱逐屈原,终身不再进入你。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屈原,表达了对屈原高尚品格和坦荡胸怀的敬仰,以及对忠良被逐、佞邪当道的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两句“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直接点明屈原被谗言所陷,被迫离开朝廷,流落楚国,最终投江而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对谗言的愤怒。诗人用“逐”字表达了对屈原被排挤的愤慨,用“无复”表达了屈原失去政治舞台后的孤独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则是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通过端午节包粽子等习俗来询问楚国的遗老,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对历代君王被巧言所迷惑的教训有所借鉴。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良被逐、佞邪当道的社会现实的愤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对屈原的赞美,也表达了对高尚品格和坦荡胸怀的敬仰,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通过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
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屈原

    读音:qū yuán

    繁体字:屈原

    英语:Qu Yuan

    解释:①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楚诗人。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遭

  • 终身

    读音:zhōng shēn

    繁体字:終身

    短语:生平 百年 平生 辈子 一辈子

    英语:lifelong

    意思:(终身,终身)

     1.一生;终竟此身。

  • 君门

    读音:jūn mén

    繁体字:君門

    意思:(君门,君门)
    犹宫门。亦指京城。
      ▶三国·魏·曹植《当墻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新唐书•刘蕡传》:“君门万重,不得告诉,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