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官池春雁二首》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意思:而且美怅望看春天水,又恐归飞隔着暮云。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官池春雁二首》

全文赏析

鹤曰:官池,即城西池。

  自古稻粱多不足①,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②。

  (此诗寓意于春雁也。上二叹其失所,下二惜其未归。看春水,时不能留。隔暮云,远不能达。《杜臆》:首章比逆旅无依,最苦在“乱为群”三字。

  ①《广绝交论》:“分雁骛之稻粱。”②《诗》:“归飞提提。”

  其二

  青春易尽急还乡①,紫塞宁论尚有霜②。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③。

  (承前章归飞说来。上二归思之急,下二归路之难。终不远,慰之也。绝须防,危之也。《社臆》:下章比欲归无资,最苦在“力微”二字。

  ①又曰:雁归在初春,若春尽则无霜矣。首句欲尽,当作易尽。孙楚《雁赋》:“背青春而北息。”②【邵注】紫塞在太原府雁门关下,北地寒,故尚有霜。《芜城赋》:“北走紫塞雁门。”萧子范诗:“游雁犯霜飞。”③翅在、力微,各两字另读。母丘俭诗:“飞腾冲云天,奋迅协光熙。”《两都赋》:“抚鸿置,御矰缴。”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春水

    读音:chūn shuǐ

    繁体字:春水

    英语:Xuan Thuy

    意思:
     1.春天的河水。
      ▶《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黄武元年,迁左将军”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及春水生,

  • 且休

    读音:qiě xiū

    繁体字:且休

    意思:
     1.暂且休整;暂且休息。
      ▶《史记•乐毅列传》:“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汉书•刘向传》:“天子召见向,叹息悲伤其

  • 怅望

    读音:chàng wàng

    繁体字:悵望

    意思:(怅望,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