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霜月》 獭髓分膏密,鹅毛写恨稠。

獭髓分膏密,鹅毛写恨稠。

意思:獭髓分油密,鹅毛写恨稠。

出自作者[宋]钱惟演的《霜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霜月正如钩,临池更上楼》,它是一首描绘秋夜霜月、池畔楼阁和离愁别恨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霜月正如钩,临池更上楼”,诗人描绘了秋夜霜月下的池塘和楼阁。霜月是秋夜的象征,如同一把锋利的银钩挂于天边;而池水清澈,楼阁静立。诗人登楼远望,更显其孤独和寂寥。 颔联“沈侯新觉瘦,宋玉旧多愁”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感受。沈侯指西晋诗人陆机,他因为疾病而消瘦,这里用来形容诗人也因离愁而瘦。宋玉是古代楚国的大文学家,他常常因怀才不遇而多愁,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离愁别恨。 颈联“獭髓分膏密,鹅毛写恨稠”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离愁别恨形象化。獭髓和鹅毛在这里分别代表稀少而轻柔的东西,而“分”和“写”则赋予了它们人性化的情感,仿佛它们可以承载和传递情感。这里的离愁稠密如鹅毛,需要用更多的鹅毛来书写。 尾联“长怀寄归雁,归雁自悠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归雁能将他的思念和离愁带到远方,但归雁却悠然自得,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情感。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暗示诗人的情感无法传递,只能独自承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霜月、池畔楼阁和离愁别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寥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暗示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情感和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月正如钩,临池更上楼。
沈侯新觉瘦,宋玉旧多愁。
獭髓分膏密,鹅毛写恨稠。
长怀寄归雁,归雁自悠悠。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钱惟演(977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从钱弘俶归宋,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卒赠侍中,谥号思。后加赠太师、中书令、英国公,改谥文僖。

钱惟演博学能文,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为“西昆体”骨干诗人。他喜招徕文士,奖掖后进。晚年为西京留守时,对欧阳修、梅尧臣等人颇有提携之恩。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

关键词解释

  • 鹅毛

    读音:é máo

    繁体字:鵝毛

    短语:涓滴

    英语:goose feather

    意思:(鹅毛,鹅毛)

     1.鹅的羽毛。比喻雪。
      ▶唐·司空曙《雪》诗之

  • 獭髓

    引用解释

    獭的骨髓。相传与玉屑、琥珀和合,可作灭疤痕的贵重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和 ﹞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 邓夫人 )颊,血流污袴……﹝太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之二:“獭髓求鱼客,鮫綃托海人。”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牵挂》套曲:“猫眼嵌双转轴乌金戒指,獭髓调百和香紫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