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京师故人》 争如太液楼边看,池北池南总是春。

争如太液楼边看,池北池南总是春。

意思:争如太液楼边看,池北池都是春天。

出自作者[宋]元绛的《谢京师故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丹荔黄甘北苑茶,劳君诱我向天涯。争如太液楼边看,池北池南总是春》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丹荔黄甘和北苑茶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丹荔黄甘北苑茶”中提到了丹荔和黄甘,这两种水果都是中国南方特有的美味,而北苑茶则是福建的名茶。诗人通过这些食物,表达了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劳君诱我向天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因为友人邀请他去一个遥远的地方,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同和新鲜感。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争如太液楼边看”一句中,“太液楼”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建筑,诗人在这里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一句“池北池南总是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认为无论身处何处,春天总是存在的,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美食、友情、自然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丹荔黄甘北苑茶,劳君诱我向天涯。
争如太液楼边看,池北池南总是春。
作者介绍
元绛(1008—1083),字厚之,钱塘人,一说字厚之。北宋大臣、文学家。祖籍南城县东兴乡苏源村(今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苏源村)人,祖父元德昭为五代吴越丞相,遂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而敏悟,5岁能作诗。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迁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侬智高反岭南,宿军邕州;绛供军饷有功。累迁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后罢知颍州,以太子太保致仕。神宗元丰六年卒,年76,谥“章简”。著有《玉堂集》、《全宋词》存其词2首,《宋诗纪事》存其诗6首。

关键词解释

  • 总是

    解释

    总是 zǒngshì

    [always] 永远地;无例外地

    引用解释

    1.总归是;全都是。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宋 黄公度 《青玉案》词:“霜桥月

  • 争如

    读音:zhēng rú

    繁体字:爭如

    意思:(争如,争如)

     1.怎么比得上。
      ▶前蜀·韦庄《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

  • 太液

    读音:tài yè

    繁体字:太液

    意思:
     1.古池名。
      ▶汉·太液池,在陕西省·长安县西。
      ▶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渐台,高二十余丈;又起三山,以像瀛洲、蓬莱、方丈三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