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音赞》 施无畏之力,灭烦恼之病。

施无畏之力,灭烦恼之病。

意思:施无畏的力量,消除烦恼的病。

出自作者[宋]释可湘的《观音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深具哲理性和慈悲心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于人生、道德和慈悲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的“观以耳观,听以眼听”这句话,表达了通过不同的感官去观察和倾听世界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要像用耳朵去聆听声音一样去观察世界,用眼睛去看世界一样去倾听声音。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度理解和体验,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道不虚行,谷不虚应”这句话则表达了人生的道路不会轻易地虚度,就像山谷不会轻易地回应一样。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浪费时间,要积极面对生活,把握每一个机会。 “施无畏之力,灭烦恼之病”这句话表达了慈悲的力量和重要性。它提醒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他人的恐惧和不安,为他们提供安慰和支持。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烦恼和痛苦,通过自我反省和修行来消除它们。 “与诸佛同一慈心,与群生共一悲命”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众生的深深同情和关怀。它提醒我们要有一颗慈悲的心,去理解和接纳每一个生命,无论他们身处何种困境。 最后,“若非菩萨超越世出世间,世间焉能获二殊胜”这句话则表达了对于菩萨的敬仰和对于慈悲和智慧的追求。它提醒我们要有超越世俗的眼光和胸怀,去追求真正的智慧和慈悲。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提醒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珍惜每一刻,有一颗慈悲的心去理解和接纳每一个生命,追求真正的智慧和慈悲。这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慈悲心,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观以耳观,听以眼听。
道不虚行,谷不虚应。
施无畏之力,灭烦恼之病。
与诸佛同一慈心,与群生共一悲命。
若非菩萨超越世出,世间焉能获二殊胜。

关键词解释

  • 无畏

    读音:wú wèi

    繁体字:無畏

    短语:奋勇 身先士卒 大无畏 首当其冲 骁 临危不惧 履险如夷 神威 见义勇为 视死如归 竟敢 斗胆 赴汤蹈火 挺身 飒爽 剽悍 敢于 不避艰险 神勇 一身是胆 勇于 勇

  • 烦恼

    读音:fán nǎo

    繁体字:煩惱

    短语:愤懑 堵 坐卧不安 抑郁 闷 烦 苦闷 苦于 憋气 沉闷 窝囊 心烦 不快 沉郁 憋

    英语:vexation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