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答思黯 思黯有能筝者,以此戏之。》 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意思:希望能得到金波明似镜,镜子里照出月中仙。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戏答思黯 思黯有能筝者,以此戏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月下弹琴”。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琴声的期待,对琴弦的赞美,以及他对琴声和月光的向往。 首句“何时得见十三弦”表达了诗人对琴的渴望,他期待能有一把好琴,可以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待取无云有月天”一句,描绘了诗人对一个没有云层的满月夜的期待,希望在这样的夜晚,琴声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愿得金波明似镜”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月光的期待,他希望月光如镜,明亮清澈,为琴声增添更多的光彩。 “镜中照出月中仙”一句,诗人将琴声与月光相比,如同镜子一般,能够反射出月光中的仙子,形容琴声如同月光中的仙乐,令人陶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对琴、月光和音乐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时得见十三弦,待取无云有月天。
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金波

    读音:jīn bō

    繁体字:金波

    英语:Jin Bo

    意思:
     1.谓月光。
      ▶《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
      ▶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 月中

    读音:yuè zhōng

    繁体字:月中

    英语:ides

    意思:
     1.月亮里。亦指月宫。
      ▶唐·骆宾王《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黄庭内景经•高奔》“高

  • 出月

    读音:chū yuè

    繁体字:出月

    英语:after this month; next month

    意思:出了本月,即下月。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邵管家道:‘就在出月动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