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荷池追凉》 晴霞烧眼收将敛,荷叶生风绿水香。

晴霞烧眼收将敛,荷叶生风绿水香。

意思:晴霞烧眼收将收敛,荷叶生风绿水香。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荷池追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清晓无人知此凉,岸巾植杖立银塘。晴霞烧眼收将敛,荷叶生风绿水香》是一首优美的风景诗,描绘了一幅清凉的早晨景象。 首句“清晓无人知此凉”便奠定了整首诗的氛围,清晨的凉意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份宁静的孤独。诗人独自一人,无人知晓,他沉浸在这个清凉的时刻,独自享受这份宁静。 “岸巾植杖立银塘”描绘了诗人在岸边头巾手杖的场景,他站立在银色的池塘边,这“银塘”可能指的是清澈的池塘,或者是诗人对池塘的比喻。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悠然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不前。 “晴霞烧眼收将敛”一句,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晴天的云霞比作火焰燃烧的眼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云霞渐渐敛去,象征着一天的开始慢慢走向结束。这一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天气的变化,同时也为下一句“荷叶生风绿水香”做了铺垫。 “荷叶生风绿水香”是对整个景象的总结,微风轻拂,荷叶摇曳生姿,绿色的荷叶在风中摇曳生香,更增添了整个场景的生动和美丽。这句诗以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整个景象,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美丽和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一个清凉的早晨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宁静、悠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晓无人知此凉,岸巾植杖立银塘。
晴霞烧眼收将敛,荷叶生风绿水香。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生风

    读音:shēng fēng

    繁体字:生風

    意思:(生风,生风)

     1.产生风。形容清凉。
      ▶汉·班固《白虎通•八风》:“阴合阳以生风也。”后用“生风”形容清凉、轻快或声威雄勐。
      ▶《后汉书•文

  • 晴霞

    读音:qíng xiá

    繁体字:晴霞

    意思:明霞。
      ▶隋炀帝《早渡淮》诗:“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
      ▶唐·元稹《红芍药》诗:“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宋·刘克庄《满江红》词:“织女机边云锦

  • 烧眼

    读音:shāo yǎn

    繁体字:燒眼

    意思:(烧眼,烧眼)

     1.耀眼。
      ▶唐·李绅《红蕉花》诗:“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2.衣物被火烧成的窟窿。
      ▶《红楼

  • 水香

    读音:shuǐ xiāng

    繁体字:水香

    意思:
     1.谓水的气味香。
      ▶唐·李贺《月漉漉篇》:“秋白鲜花死,水香莲子齐。”
      ▶宋·苏轼《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昨日又梦伯固手持乳香婴儿示予》诗:“水香知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