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叫云天秋渺渺,虫鸣露砌夜沉沉。
意思:雁叫说天秋渺小,蟋蟀的叫声露出砌夜沉沉。
出自作者[宋]施枢的《夜寒有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深沉的情感。
首句“可怪轻寒薄短衾”描绘了诗人从温暖的被窝中醒来,面对轻微的寒意,他感到有些惊讶和无奈。这句诗通过“轻寒”和“薄被”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寂静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起来搔首傍灯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动作和神态,他起床,用手搔头,靠近灯盏低声吟咏。这句诗通过“搔首”和“吟”两个动作,表现了诗人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百年易老风前鬓,万事难侵水样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生命短暂和心境平静,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避免的,而他的内心就像水一样平静,不受外界干扰。这种平静的心境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
“雁叫云天秋渺渺,虫鸣露砌夜沉沉。”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大雁在天空中鸣叫,虫子在露天台阶上鸣叫,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氛围。这种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深沉的情感。
最后,“朱丝自写无人识,一曲寥寥太古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自我表达的渴望。他用红丝线写下了自己的心声,但却无人能理解。他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孤独。这句诗中的“太古音”可能指的是一种古老、原始的音乐形式,它没有被世俗所污染,保持了原始的纯净和深沉。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纯真、原始的情感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从寒夜中醒来,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焦虑、平静和对生活的理解。它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深度的诗,值得反复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 去雨来云天渺渺,轻蜂乱蝶日悠悠。-- 出自《茶园别朱伯言郭公葵》作者:[明]刘基
- 江阔雁声来渺渺,灯昏官漏夜沉沉。-- 出自《秋雨》作者:[明]韩邦靖
- 沉沉月向波心出,渺渺人从天际来。-- 出自《无那》作者:[宋]晁说之
- 情怀渺渺。-- 出自《清平乐 寄复初省郎,兼简希孟文友》作者:[元]曹伯启
- 波渺渺。-- 出自《渔家傲·荡漾生涯身已老》作者:[宋]黄庭坚
- 渺渺鲸波无路。-- 出自《调笑歌/调笑令》作者:[宋]黄庭坚
- 渺渺青烟移。-- 出自《奉和随王殿下诗 五》作者:[南北朝]谢朓
- 渺渺淮海径。-- 出自《与伍侍郎别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愁渺渺。-- 出自《谒金门 闻雁》作者:[清]徐灿
- 渺渺。-- 出自《玉漏迟 与畅纯父学士同舟过鹿门山》作者:[元]姚燧
- 平湖渺渺。-- 出自《清平乐 题扇小景》作者:[元]沈禧
- 平湖渺渺。-- 出自《清平乐 题扇小景》作者:[元]沈禧
- 路长波渺渺。-- 出自《谒金门·人已老》作者:[宋]吕渭老
- 回首五云天。-- 出自《菩萨蛮 卫州道中至元四年十一月,与八儿思》作者:[元]宋*
- 回首五云天。-- 出自《菩萨蛮 卫州道中至元四年十一月,与八儿思》作者:[元]宋*
- 隔云天。-- 出自《江神子 水涸泊舟严岸》作者:[元]汪斌
- 云天亦辽亮。-- 出自《杂体诗 殷东阳仲文兴瞩》作者:[南北朝]江淹
- 携手上云天。-- 出自《巫山一段云 道友坚留住冬圣地,西北有缺,》作者:[元]尹志平
- 诏书下云天。-- 出自《纪关陇》作者:[宋]郑刚中
- 沉沉阊-- 出自《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作者:[唐]储光羲
- 信沉沉。-- 出自《女冠子·露花烟草》作者:[唐]张泌
- 影沉沉。-- 出自《孟家蝉》作者:[宋]潘汾
-
云沉沉。-- 出自《长相思·郎恩深》作者:[宋]韩疁
- 水沉沉。-- 出自《长相思·郎恩深》作者:[宋]韩疁
- 夜沉沉。-- 出自《江城梅花引·逋仙千载独知心》作者:[宋]无名氏
- 沉沉寒水波。-- 出自《隋王鼓吹曲 出藩曲》作者:[南北朝]谢朓
- 玉界沉沉。-- 出自《浪淘沙·琪树间瑶林》作者:[宋]张孝祥
- 青浦正沉沉。-- 出自《杂体诗 谢光禄庄郊游》作者:[南北朝]江淹
- 虑沉沉。-- 出自《金盏子·锁猿心》作者:[元]王吉昌
- 雁叫长空雪乱飞。-- 出自《减字木兰花·春光景媚》作者:[宋]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