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意思:谁看见两眉愁聚倚栏杆。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玉连环影·何处几叶萧萧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中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忧愁。
首先,诗的开头,“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场景。诗人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雨来自何处,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几叶萧萧雨”,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充满了神秘和朦胧的美感。雨丝飘飘洒洒,淋湿了檐下的花儿,花儿底下的主人公却默默无语。这里的“无语”并非完全的沉默,而是包含了深深的忧愁和无奈。
接着,“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她掩住了屏风,熄灭了玉炉,独自一人倚在栏杆上,两眉紧锁,愁容满面。这里的“两眉愁聚”和“无语”相呼应,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忧愁和孤独。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它通过雨夜、屏山、玉炉、阑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孤独、忧愁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通过优美的意境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忧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 重来花畔倚阑干,愁满阑干无倚处。-- 出自《玉楼春》作者:[宋]周端臣
- 遍凭十二阑干曲,一曲阑干一曲春。-- 出自《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作者:[明]张淮
- 阑干。-- 出自《木兰花慢 中秋 吴礼部诗话》作者:[金]吴激
- 阑干曲。-- 出自《忆秦娥 昨日尝赋忆秦娥一首,以介石齐前木》作者:[元]倪瓒
- 阑干曲。-- 出自《忆秦娥 昨日尝赋忆秦娥一首,以介石齐前木》作者:[元]倪瓒
- 阑干凭暖。-- 出自《减字木兰花·多情被恼》作者:[宋]向滈
- 日日阑干倚。-- 出自《虞美人·分香帕子揉蓝腻》作者:[宋]何?
- 红日上阑干。-- 出自《菩萨蛮·柳条窣窣闲庭院》作者:[宋]陈克
- 此情谁见。-- 出自《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作者:[宋]朱淑真
- 谁见。-- 出自《如梦令·月直金波潋滟》作者:[宋]陈祖安
- 谁见。-- 出自《如梦令·月直金波潋滟》作者:[宋]陈祖安
- 谁见。-- 出自《如梦令·帘外新来双燕》作者:[宋]晁冲之
- 谁见。-- 出自《如梦令·帘外新来双燕》作者:[宋]晁冲之
- 谁见。-- 出自《绛都春·情黏舞线》作者:[宋]吴文英
- 谁见?-- 出自《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作者:[清]纳兰性德
- 谁见?-- 出自《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作者:[清]纳兰性德
- 谁见。-- 出自《如梦令·珠阁雨帘高卷》作者:[宋]吕渭老
- 谁见。-- 出自《如梦令·珠阁雨帘高卷》作者:[宋]吕渭老
- 两眉攒。-- 出自《江城子 寄王元辅》作者:[元]马需庵
- 想得两眉颦。-- 出自《菩萨蛮·行云过尽星河烂》作者:[宋]陈师道
- 看两眉碧聚。-- 出自《垂丝钓·玉纤半露》作者:[宋]杨无咎
- 愁聚两眉端。-- 出自《太常引·东城归路水云间》作者:[宋]韩玉
- 空买断,两眉聚。-- 出自《贺新郎·郑玉非娼女》作者:[宋]刘仙伦
- 聚两眉离恨。-- 出自《甘草子·秋尽》作者:[宋]柳永
- 聚两眉离恨。-- 出自《其二》作者:[宋]柳永
- 新样两眉愁。-- 出自《少年游·雕梁燕去》作者:[宋]晏几道
- 一鼻直,两眉低。-- 出自《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作者:[宋]释正觉
- 愁聚眉峰尽日颦。-- 出自《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作者:[明]唐寅
- 想上马人扶,翠眉愁聚。-- 出自《齐天乐·蒋陵故是簪花路》作者:[宋]刘辰翁
- 万愁聚眼底,城下登江船。-- 出自《舟发》作者:[宋]董嗣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