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

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

意思:土膏等阳病,气到如说句话。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金兰、同心、石田、丝、竹马等象征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情、社会等的深刻见解。 首联“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以金兰比喻友情,同心比喻同心同德,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与朋友共享快乐、共渡难关的愿望。 颔联“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以石田比喻社会,清霜比喻困难、挫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以丝比喻人才,煮茧吐比喻人才的奉献和付出,士听愤悱语则表达了作者对有志之士的同情和期待。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对比,如“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以竹马象征童年,美人象征才德,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有为的期待和对岁月不饶人的感慨;“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以匏瓜比喻默默无闻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
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
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
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
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
木无松柏心,蝎处蝼蚁托。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咄嗟

    读音:duō jiē

    繁体字:咄嗟

    英语:cry out

    意思:
     1.叹息。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
      ▶宋·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

  • 土膏

    读音:tǔ gāo

    繁体字:土膏

    意思:
     1.土中所含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
      ▶《国语•周语上》:“阳气俱蒸,土膏其动。”
      ▶唐·皇甫冉《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 至如

    引用解释

    1.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史记·游侠列传》:“ 韩子 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於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著於《春秋》,固无可言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蔡邕 铭思,独冠古今; 桥公 之鉞,吐纳典謨; 朱穆 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长也。至如 敬通 杂器,準矱戒铭,而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