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短灯檠歌》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意思: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对策。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短灯檠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长檠和短檠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了长檠和短檠这两种不同的灯具。长檠八尺空自长,显然是一种高大、华丽的灯具,而短檠二尺便且光,则是一种小巧、实用的灯具。这两种灯具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不同境遇和命运。 接着,诗中描述了主人公在秋天的夜晚,关上了朱户,关闭了窗帘,独自在秋堂中读书。此时,风露气入秋堂凉,主人公感到一阵凉意。而主人公在昏暗中裁衣、搔头、看书等动作,也表现出他的孤独和无奈。 然后,诗中提到了主人公曾经是太学儒生,曾经在东鲁客居,为了生活而努力读书。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眼疾的加重,主人公已经无法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地读书了。此时,看书到晓那能眠,表达了主人公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诗中感叹世事无常,富贵荣华都是过眼云烟。墙角君看短檠弃,短檠被抛弃,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长檠和短檠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东鲁

    读音:dōng lǔ

    繁体字:東魯

    意思:(东鲁,东鲁)

     1.原指春秋·鲁国。后以指鲁地(相当今山东省)。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

  • 太学

    读音:tài xué

    繁体字:太學

    英语:Imperial College

    意思:(太学,太学)
    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西周已有太学之名。
      ▶汉武帝·元朔五

  • 儒生

    读音:rú shēng

    繁体字:儒生

    英语:Confucian scholar

    意思:儒士,通儒家经书的人。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
      ▶汉

  • 射策

    读音:shè cè

    繁体字:射策

    意思:
     1.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
      ▶《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
      ▶颜师古注:“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