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辨味》 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虽洁不芳馨。

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虽洁不芳馨。

意思:甘露太甜不对味,醴泉虽然清洁不芳香。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辨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甘露和醴泉的美味,但却强调它们并非真正的美味,最美的味道其实是柔旨之中的典刑。整首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示。 首句“甘露太甜非正味”直接点明了甘露的特点,虽然甘甜,但并不是真正的美味。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甘露的看法,也暗示了人生中的某些东西,虽然表面看起来让人愉悦,但并非真正的价值所在。 次句“醴泉虽洁不芳馨”进一步阐述了醴泉的特点,虽然清洁,但却没有芳香。这也反映了人生中有些东西虽然表面纯洁,但却缺乏更深层次的内涵。 最后两句“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则是整首诗的核心。作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杯中的饮料与前面所提到的甘露和醴泉有何不同。而答案则是柔旨之中的典刑,即柔和的美味中蕴含着规范和准则。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美味的看法,也传达了一种价值观,即真正的价值并非表面的华丽,而是内在的规范和准则。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提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美味的思考和对于价值的认识,给人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虽洁不芳馨。
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芳馨

    读音:fāng xīn

    繁体字:芳馨

    英语:Aroma

    意思:
     1.犹芳香。也借指香草。
      ▶《楚辞•九歌•湘夫人》:“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楚辞•九歌•山鬼

  • 醴泉

    读音:lǐ quán

    繁体字:醴泉

    英语:a sweet spring

    意思:
     1.甜美的泉水。
      ▶《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唐·韩愈《驽骥赠欧阳詹》

  • 甘露

    读音:gān lù

    繁体字:甘露

    英语:manna

    意思:
     1.甘美的露水。
      ▶《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宋·梅尧臣《和永叔桐花》:“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