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为朱柳州赋足庵》 底事此心无所欠,祗缘与世不生贪。

底事此心无所欠,祗缘与世不生贪。

意思:底事这个心无所欠,只缘与社会不产生贪婪。

出自作者[宋]陈郁的《为朱柳州赋足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名叫“名庵”的僧人,他以参禅悟道为主,过着简朴的生活。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名庵的敬仰和对僧人的赞美,同时也对世俗贪欲和不公进行了批判。 首联“名庵以足关天理,须向庵中静处参”,表达了作者对名庵的敬仰之情,认为在名庵中静处参禅可以领悟天理。这一联通过描绘名庵的环境和参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僧人的敬意和尊重。 颔联“底事此心无所欠,祗缘与世不生贪”,表达了作者对僧人内心的清净和无私的赞美。他认为僧人的内心没有任何贪欲,与世无争,这是他们能够保持清净的原因。这一联通过描绘僧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清净无为、无私奉献的赞美。 颈联“书淫过似专房乐,蔬食多於列鼎甘”,则是对僧人简朴生活的描述。作者认为僧人过着如同“书淫”般的生活,他们以读书为乐,过着简朴的生活,这种生活比吃珍馐美味更加甘甜。这一联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贪欲的反感。 尾联“却怪紫芝曾漏泄,从来坤势阙东南”,作者借紫芝的典故来讽刺那些贪官污吏和不公不义的现象。他认为紫芝曾经泄露了天机,而那些贪官污吏和不公不义的现象就像东南的坤势一样,缺失公正和公平。这一联通过讽刺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不公不义的愤慨和对公正公平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名庵、僧人、简朴生活、贪欲和不公的描绘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清净无为、无私奉献的赞美和对公正公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名庵以足关天理,须向庵中静处参。
底事此心无所欠,祗缘与世不生贪。
书淫过似专房乐,蔬食多於列鼎甘。
却怪紫芝曾漏泄,从来坤势阙东南。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

关键词解释

  • 底事

    读音:dǐ shì

    繁体字:底事

    意思:
     1.何事。
      ▶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崑崙倾砥柱,九地黄流

  • 无所

    读音:wú suǒ

    繁体字:無所

    意思:(无所,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韩愈《祭张给事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