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崔仓曹席上送殷寅充石相判官赴淮南》 清淮无底绿江深,宿处津亭枫树林。

清淮无底绿江深,宿处津亭枫树林。

意思:清淮无底绿江深,住宿处津亭枫树林。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崔仓曹席上送殷寅充石相判官赴淮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清淮无底绿江深,宿处津亭枫树林。驷马欲辞丞相府,一樽须尽故人心。》以清淮为背景,通过描绘宿处枫林、辞别故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清淮无底绿江深,宿处津亭枫树林”中,诗人以清淮之深为引子,引出下句的宿处津亭。枫树林作为宿处的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温暖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清淮之深、枫树林的景象,表达出离别时的感伤和不舍。 “驷马欲辞丞相府,一樽须尽故人心”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无奈之情。驷马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辞别丞相府则暗示了诗人身份的转变和离别的无奈。一樽须尽故人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感激和珍视,也暗示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清淮之深、枫树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温暖的氛围,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淮无底绿江深,宿处津亭枫树林。
驷马欲辞丞相府,一樽须尽故人心。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清淮

    读音:qīng huái

    繁体字:清淮

    意思:酒名。
      ▶宋·梅尧臣《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上字黄封谁可识,偷传王氏法应真。清淮始变醅犹薄,句水新来味更醇。”自注:“清淮酒,本王九传法于山阳。”

  • 津亭

    读音:jīn tíng

    繁体字:津亭

    意思:古代建于渡口旁的亭子。
      ▶唐·王勃《江亭夜月送别》诗之一:“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宋·刘克庄《长相思•饯别》词:“风萧萧,雨萧萧,相送津亭折柳条。”
      ▶《镜花缘》

  • 宿处

    读音:sù chù

    繁体字:宿處

    意思:(宿处,宿处)
    住宿的地方。
      ▶唐·杜甫《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诗:“门鹊晨光起,樯乌宿处飞。”
      ▶《西游记》第六七回:“师徒们正然讲论,忽见一座山庄不远。<

  • 无底

    引用解释

    1.没有底部。形容极深。《列子·汤问》:“有大壑焉……其下无底,名曰 归墟 。” 晋 陆机 《从军行》:“谿谷深无底,崇山鬱嵯峨。”

    2.无限度;无穷尽。《后汉书·张纲传》:“甘心好货,纵恣无底。”《西游补》第五回:“我是一片深情,指望鸳鸯无底,见他俩个把我做阁板上货,我哪得不生悲怨!”

    3.谓不知底细。

  • 树林

    读音:shù lín

    繁体字:樹林

    短语:原始林 丛林 山林 树丛 森林

    英语:woods

    意思:(树林,树林)
    成片生长的树木。
      ▶宋·欧阳修《醉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