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经潼关感寓》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

意思:当年曾追逐汉征东,三任兵符百战中。

出自作者[唐]武元衡的《秋日经潼关感寓》

全文赏析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 力保山河嗟下世,秋风牢落故营空。 这首诗以追忆的笔法,叙述了昔年曾追随征东大将军,屡建战功,保家卫国,而如今山河依旧,功业无存,故垒破败,人亦不在的怅惋悲凉的场景。 首句“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追忆昔日曾追随征东大将军,屡建战功。“汉征东”是汉末曹操派去的军队的统帅,以征伐有功将领和镇守东部地区。而如今“三授兵符”百战之身,也即多次被委任统兵的符节,屡次投入战斗之中。这句诗通过“逐”和“战”两个动词,生动地刻画出一位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将领形象。 “力保山河嗟下世”一句,通过转折,把诗中的主人公从回忆的英雄变为现实的落魄之人。他曾经力保山河,但最终还是“下世”,即离开人世。这一转折突出了诗人兴亡之叹的悲凉情感。 “秋风牢落故营空”一句,“秋风”二字点明季节,“牢落”二字写出现状,秋风凄厉,故垒荒废。“故营空”三字饱含着对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感慨。 这首诗以追忆的方式开头,把昔日的英勇与豪气展示给读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终将化为云烟。诗人通过塑造一位曾经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将领形象,表达了兴亡之叹和悲凉情感。同时,也通过“牢落”和“空”两个词语,暗示了诗人自身的落魄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
力保山河嗟下世,秋风牢落故营空。

关键词解释

  • 兵符

    读音:bīng fú

    繁体字:兵符

    英语:commander\'s tally; a book on the art of war

    意思:
     1.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
      ▶《史记•

  • 昔年

    读音:xī nián

    繁体字:昔年

    短语:已往 往常 往昔 往 旧时 昔日 昔 以往 从前 往日 往时 过去

    英语:former years

    意思:往年;从

  • 授兵

    读音:shòu bīng

    繁体字:授兵

    意思:古代藏兵器于国,有战事经祭告后发给兵士。
      ▶《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之。及其受兵输,亦如之。”
      ▶孙诒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