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石昌言求牡丹栽》 谪僊方醉咏,不倚锦官城。

谪僊方醉咏,不倚锦官城。

意思:谪仙方醉咏,不靠着锦官城。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石昌言求牡丹栽》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年药栏下,已多香草名》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通过对花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首联“昔年药栏下,已多香草名。”描绘了诗人回忆过去在药栏下欣赏各种花草的情景,其中不乏香气四溢的草本植物。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更移花本去,聊助日边荣。”这一联通过移花来表达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希望将美好的花草移植到新的环境中,让它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莫问西都品,存吾旧友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品格的追求和对朋友的信任。诗人相信自己的品质和行为能够得到朋友的认可和评价,无需过多关注他人的品评。这一联体现了诗人自信和坚定的人生态度。 “会应包萼吐,可与魏姚并。”这两句诗赞美花草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向往。诗人认为花草能够如包萼般绽放自己的美丽,与魏姚并肩,象征着诗人追求高尚品质的决心和勇气。 “带土归金谷,封根近玉京。”这两句诗进一步赞美花草的坚韧和生命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年药栏下,已多香草名。
更移花本去,聊助日边荣。
莫问西都品,存吾旧友评。
会应包萼吐,可与魏姚并。
带土归金谷,封根近玉京。
谪僊方醉咏,不倚锦官城。
作者介绍 张正见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锦官

    读音:jǐn guān

    繁体字:錦官

    意思:(锦官,锦官)
    见“锦官城”。

    解释:1.见\"锦官城\"。

    造句:庚寅霜降之日,西蜀锦官之城。后

  • 锦官城

    引用解释

    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 成都 南。 成都 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因称“锦官城”。后用作 成都 的别称。 唐 杜甫 《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 锦官城 。”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但愿平安下三 蜀 ,春风依旧 锦官城 。” 张素 《拟李义山<井络>》诗:“ 玉垒山 前花黯黯, 锦官城 外鼓逢逢。”亦省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