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方广诗》 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

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

意思: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听到一两声。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咏方广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环境,并表达了作者在这个环境中悠闲栖息的感觉。 首先,诗的开头“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就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环境。作者在寺庙中悠闲地栖息,睡眼惺忪,突然意识到这个环境是多么的幽静清澈。这里的“圣寺”可能指的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深厚宗教意义的寺庙,而“闲栖”则表达了作者在这个环境中放松、享受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环境。窗户上满是明亮的月光,窗外风平浪静,这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安详。而“玉磬时闻一两声”则描绘了寺庙中可能有的一个传统——使用玉制的磬来敲击进行仪式或活动。虽然只是偶尔听到一两声,但这声音却增添了寺庙的神秘和庄重。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美,它通过描绘月光、风声、磬声等元素,营造了一个宁静、幽雅、庄重的寺庙环境。同时,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悠闲栖息的感觉,这不仅是对环境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赞美。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却充满了诗意。它通过描述视觉、听觉等感官元素,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环境。同时,诗中的“此时何处最幽清”这个疑问句也增加了诗的韵味,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
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 一两

    读音:yī liǎng

    繁体字:一兩

    意思:(一两,一两)
    I

     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
       ▶《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铢而当半两,

  • 天风

    读音:tiān fēng

    繁体字:天風

    意思:(天风,天风)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韩愈《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