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子瞻西太一宫祠二首》 绛节霓旌何处,松庭玉座萧然。

绛节霓旌何处,松庭玉座萧然。

意思:绛节度使霓旌何处,松庭玉座萧条。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和子瞻西太一宫祠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太一祥储世世,祠宫岁事年年。绛节霓旌何处,松庭玉座萧然。》,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张籍。这是一首描绘祭祀场景的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首句“太一祥储世世”描绘了祭祀的神灵——太一神,它代表着祥瑞和福祉,将这种福祉传递给世世代代的人们。这句诗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希望神灵能够保佑人们,让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次句“祠宫岁事年年”则描绘了祭祀的场所——祠宫,每年都会进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这句诗表达了对祭祀的重视和虔诚,同时也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希望神灵能够保佑人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三句“绛节霓旌何处”描绘了祭祀的场景,神灵的使者手持绛节霓旌,在祭祀现场进行各种仪式和表演。这句诗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同时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美和敬意。 最后一句“松庭玉座萧然”描绘了祭祀结束后,祠宫中的场景,松树和玉座依然存在,但已经恢复了平静和寂静。这句诗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一祥储世世,祠宫岁事年年。
绛节霓旌何处,松庭玉座萧然。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萧然

    读音:xiāo rán

    繁体字:蕭然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然,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
      ▶《史记•酷吏列传》:“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

  • 庭玉

    读音:tíng yù

    繁体字:庭玉

    意思:庭院中的玉树。喻优秀子弟。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姪:‘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绛节

    读音:jiàng jié

    繁体字:絳節

    意思:(绛节,绛节)

     1.古代使者持作凭证的红色符节。
      ▶南朝·梁简文帝《让骠骑扬州刺史表》:“故以弹压六戎,冠冕九牧,岂止司隶绛节,金吾缇骑。”
      ▶

  • 霓旌

    读音:ní jīng

    繁体字:霓旌

    意思:
     1.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王逸注:“扬赤霓以为旌。”
      ▶前蜀·韦庄《喜迁

  • 松庭

    读音:sōng tíng

    繁体字:鬆庭

    意思:植松的庭院。指幽静的住所。
      ▶南朝·宋·谢庄《为朝士与袁顗书》:“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唐·张说《奉和圣制幸白鹿洞观应制》:“竹径龙骖下,松庭鹤辔来。”

  • 玉座

    读音:yù zuò

    繁体字:玉座

    意思:
     1.帝王的御座。
      ▶《文选•谢朓<同谢咨议铜雀臺>诗》:“玉座犹寂漠,况乃妾身轻。”
      ▶刘良注:“玉座,玉床也……言君王玉座尚自虚无若此,况群妾身至轻微,何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