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昙禅师 梦中作》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意思:五年没有进入慈恩寺,今天寻师才来。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赠昙禅师 梦中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多年未入慈恩寺,今日寻师而来的感受。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首句“五年不入慈恩寺”,直接点明了诗人与慈恩寺的久违之情,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渴望和追求。中间两句“今日寻师始一来,欲知火宅焚烧苦”,则通过比喻,将人生比作“火宅”,将烦恼比作“焚烧”,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最后一句“方寸如今化作灰”,则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悲观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慈恩寺的久违之情、人生的比喻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烦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慈恩寺

    引用解释

    唐 代寺院名。旧寺在 陕西 长安 东南 曲江 北, 宋 时已毁,仅存 雁塔 ( 大雁塔 )。今寺为近代新建,在 陕西省 西安市 南郊。 唐 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 李治 ( 高宗 )为太子时,就 隋 无漏寺 旧址为母 文德皇后 追福所建,故名 慈恩寺 。 唐 玄奘 自 印度 学佛归国,曾住此从事佛经翻译工作达八年之久,并倡议在

  • 慈恩

    读音:cí ēn

    繁体字:慈恩

    意思:
     1.称上对下的恩惠。
      ▶《三国志•蜀志•刘琰传》:“闲者迷醉,言有违错,慈恩含忍,不致之于理。”
      ▶唐·宋之问《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诗:“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

  • 一来

    读音:yī lái

    繁体字:一來

    意思:(一来,一来)

     1.来一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来。”
      ▶唐·白居易《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慈恩寺,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