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红窗听·记得香闺临别语》 淡云轻霭知多少,隔桃源无处。

淡云轻霭知多少,隔桃源无处。

意思:淡云轻霭知多少,隔着桃源无处。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红窗听·记得香闺临别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相思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记得香闺临别语。彼此有、万重心诉”,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以及离别后深深的相思之情。这里,“香闺”和“临别语”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温馨而感人的场景,而“万重心诉”则表达了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如潮水般涌来,难以言表。 接下来,“淡云轻霭知多少,隔桃源无处”,描绘了离别后的世界,如同隔绝的桃源,无处可寻。这里的“淡云轻霭”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和思念的轻柔,而“隔桃源无处”则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和无法再见的遗憾。 “梦觉相思天欲曙。依前是、银屏画烛,宵长岁暮”,描绘了梦醒后的情景,银屏上的画烛依然明亮,但夜却已经深了。这里,“梦觉”和“天欲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相思之情的持久。 最后,“此时何计,托鸳鸯飞去”,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渴望,希望像鸳鸯一样能够飞到对方身边,表达出深深的相思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相思之情,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记得香闺临别语。
彼此有、万重心诉。
淡云轻霭知多少,隔桃源无处。
梦觉相思天欲曙。
依前是、银屏画烛,宵长岁暮。
此时何计,托鸳鸯飞去。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桃源

    读音:táo yuán

    繁体字:桃源

    英语:Land of Peach Blossoms

    意思:
     1.“桃花源”的省称。
      ▶南朝·陈徐陵《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

  • 无处

    读音:wú chǔ

    繁体字:無處

    意思:(无处,无处)
    I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孟子•公孙丑下》:“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注:“我在

  • 多少

    读音:duō shǎo

    繁体字:多少

    短语:数 几 多寡 数额 数量 数码 数据 数目

    英语:how much

    意思:
     1.指数量的大小。
      ▶

  • 轻霭

    读音:qīng ǎi

    繁体字:輕靄

    意思:(轻霭,轻霭)
    轻淡的云雾。
      ▶唐·刘祎之《酬郑沁州》诗:“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
      ▶宋·柳永《斗百花》词:“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