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别曲》 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意思:处处得到相随,人那不如月亮。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古别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场景,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 首段描绘了山川古今的路,纵横交错,无边无际,象征着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充满了未知和变化。而人们总是要面对离别,这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无法避免。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诗人还未整理好衣裳,内心已经充满了忧愁。不需要看镜子,自己就能看到白发,这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接受。想要倾诉离别的愁苦,却发现言语无法表达,这种痛苦填满了心胸,让人无法述说。 然后,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环境:荒郊的烟雾迷茫,旷野的风声凄厉。这似乎是在说,无论在哪里,离别都是一样的,都是那么的痛苦。处处都可以有人相伴,人却不如月那般永恒,可以一直存在。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它提醒我们,人生总是充满了离别和变化,但我们也应该接受这些,因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尽管离别痛苦,但我们应该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因为这些时光是我们最宝贵的回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
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
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
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
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
愁结填心胸,茫茫若为说。
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
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相随

    读音:xiāng suí

    繁体字:相隨

    英语:accompany

    意思:(相随,相随)

     1.亦作“相隋”。谓互相依存。
      ▶《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 处处

    读音:chǔ chù

    繁体字:處處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天南地北 四野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海 四方 无处 八方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everywhere

  • 随人

    读音:suí rén

    繁体字:隨人

    意思:(随人,随人)
    犹嫁人。
      ▶清·珠泉居士《雪鸿小记》:“询伊长嫂爱奴,乃知珑虽年少,早已矢脱风尘,而志在随人,又不愿作势家姬妾。”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