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花》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意思: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哭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感性的语言,描绘了花朵的凋零和生命的消逝。 首句“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诗人首先描绘了花朵的凋零过程。这里的“香结”和“妖红”分别代表了花朵未开时的花蕾和盛开后的花朵,而“破颜迟”则表示花朵开放过程的艰难和缓慢。下一句,“今见妖红委地时”,则描绘了花朵最终的凋零,鲜艳的颜色都落在了地上。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盛开和衰败,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和感慨。 “若是有情争不哭”,这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愁。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视为有情感的存在,他们因为生命的消逝而哭泣。这是一种深深的同情和怜悯,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的深深理解。 “夜来风雨葬西施”是诗的结尾,这句诗将花朵的凋零比作了一场葬礼,用“夜来风雨”来描绘生命消逝的过程。在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生命就像西施一样,最终会被一场风雨所埋葬,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情、感性的语言,描绘了生命的盛开和衰败,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和感慨。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因为生命的美丽和脆弱都是短暂的,最终都会走向消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西施

    读音:xī shī

    繁体字:西施

    英语:Xi Shi [a famous beauty]

    意思:
     1.春秋·越美女。或称先施,别名夷光,亦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

  • 夜来

    读音:yè lái

    繁体字:夜來

    英语:yesterday

    意思:(夜来,夜来)

     1.入夜。
      ▶唐·杜甫《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2.

  • 有情

    读音:yǒu qíng

    繁体字:有情

    英语:sattva

    意思:
     1.有情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

  • 若是

    读音:ruò shì

    繁体字:若是

    英语:if

    意思:
     1.如此,这样。
      ▶《仪礼•有司彻》:“司马在羊鼎之东,二手执桃匕枋以挹湆,注于疏匕,若是者三。”
      ▶《史记•老子

  • 争不

    读音:zhēng bù

    繁体字:爭不

    意思:(争不,争不)
    怎不。
      ▶后蜀·鹿虔扆《思越人》词:“苦是适来新梦见,离肠争不千断?”宋·柳永《洞仙歌》词:“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