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明月引/江城梅花引》 送清桡。

送清桡。

意思:把清弯曲。

出自作者[宋]周密的《明月引/江城梅花引》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雁霜苔雪冷飘萧。断魂潮。送清桡》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赏析这首诗的魅力。 首先,诗的开头“雁霜苔雪冷飘萧。断魂潮。送清桡”就以凄凉的景象引入主题,通过描绘寒冷的霜、冰冷的雪和飘扬的萧声,诗人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接下来的离别主题做了铺垫。 接下来,“翠袖珠楼,清夜梦琼箫”这句诗描绘了离别者的形象,他们身着翠色的衣裳,站在珠楼之中,在清夜的梦中吹奏着美妙的箫声。这里,诗人通过美丽的形象和美妙的音乐,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深深哀怨。 “江南江北云自碧,人不见,泪花寒,随雨飘”这几句诗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江北的云彩,表达了对离别者的思念之情。然而,离别者却看不见,只能眼看着泪水在寒冷的夜雨中飘洒。这种痛苦的相思之情令人动容。 “愁多病多腰素消”这句诗表达了离别者的忧愁和疾病对身体的摧残。诗人通过描述离别者的身体状况,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倚清琴。调大招。江空年晚,凄凉句、远意难描”这几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者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诗人倚着琴声呼唤离别者归来,但江空年晚,远方的呼唤似乎难以传达。这种深深的思念和无奈的情感令人感到心痛。 最后,“月冷花阴,心事负春宵。几度问春春不语,春又到,到西湖,第几桥”这几句诗则描绘了离别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未来的迷茫。离别者期待春天的到来,但春天似乎无言以对他们的心事。当春天再次到来时,他们却不知道春天何时会再次来到西湖的桥上。这种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的情感令人感到深深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哀怨和相思之苦。诗人通过描绘凄凉的景象、美丽的形象、美妙的音乐、思念之情、忧愁和疾病对身体的摧残以及对未来的迷茫等情感,表达了对离别者的深深同情和关怀。这首诗的优美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令人感到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雁霜苔雪冷飘萧。
断魂潮。
送清桡。
翠袖珠楼,清夜梦琼箫。
江南江北云自碧,人不见,泪花寒,随雨飘。
愁多病多腰素消。
倚清琴。
调大招。
江空年晚,凄凉句、远意难描。
月冷花阴,心事负春宵。
几度问春春不语,春又到,到西湖,第几桥。
作者介绍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宋宝祐(1253—1258)间任义乌令(今属浙江)。宋亡,入元不仕。

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邓牧、谢翱等往还。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