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 拱揖且不暇,赏识良自蒙。

拱揖且不暇,赏识良自蒙。

意思:拱手作揖并且没有时间,从蒙赏识良。

出自作者[宋]周必大的《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

全文创作背景

周必大的《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安史之乱有关。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动荡和破坏。周必大在诗中高度凝练地追述了这场战乱的背景,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感慨。同时,诗中也寄寓了对高仲一殿撰的劝诫和勉励,希望他能够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识得大势,担当起为国家分忧的责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买山老山间,乃识山之容。
爱山无古今,此论谁非同。
仇仙来匡庐,一转语独工。
不识山面目,只缘在山中。
譬之尘漠漠,又如水溶溶。
人鱼居其间,孰识碍与通。
我昔少年日,自携七尺筇。
盘旋山南北,憩息林西东。
朝看山之横,暮看山之纵。
贪多眼为乏,陟险足已慵。
拱揖且不暇,赏识良自蒙。
方悟白司马,草堂对穹隆。
彼既若献状,此亦如发蒙。
秀甲天下山,至言出心胸。
今君欲继之,筑堂会奇峰。
何尝远城市,而能日迎逢。

作者介绍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 赏识

    读音:shǎng shí

    繁体字:賞識

    短语:尊重 重 器 另眼相看 倚重 垂青 珍视 刮目相看 偏重 器重 注重 青睐 珍惜 重视 敝帚自珍 侧重 推崇 讲究 看重 强调 厚

    英语

  • 拱揖

    读音:gǒng yī

    繁体字:拱揖

    意思:亦作“拱挹”。
     
     1.拱手作揖以示敬意。
      ▶《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汉·郑玄注:“趋行拱揖之容。”
      ▶南朝·梁·任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