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意思:南城外岘山,每次登在送别。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绘岘山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诗人首先描绘了岘山南郭外的景色,表达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岘山是襄阳的名胜之一,诗人在此送别友人,可见友情之深厚。同时,诗人也描绘了江边的沙岸村落和山上的松门山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如同三峡之水,源远流长,无论何时何地,友人都可以寻找到彼此。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祖席是送别时的饯行酒,宜城酒则是襄阳的名酒,与云梦林一起,构成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福。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关心。诗人希望友人不要停留太久,尽快启程;同时,也担心友人在旅途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因此用巴东猿夜吟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担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岘山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期待,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友情和温暖。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山南

    读音:shān nán

    繁体字:山南

    意思:古时泛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史记•魏世家》:“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
      ▶张守节正义:“山,华山也。”

  • 登临

    读音:dēng lín

    繁体字:登臨

    英语:visit; visit famous mountains

    意思:(登临,登临)
    登山临水。也指游览。语本《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

  • 送别

    读音:sòng bié

    繁体字:送別

    短语:

    英语:farewell

    意思:(送别,送别)
    送行;告别。
      ▶唐·祖咏《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 岘山

    读音:xiàn shān

    繁体字:峴山

    意思:(岘山,岘山)

     1.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
      ▶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晋书•羊祜传

  • 南郭

    读音:nán guō

    繁体字:南郭

    英语:Nanguo

    意思:
     1.南面的外城。
      ▶《左传•襄公十八年》:“己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
      ▶宋·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