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印绶归台室,旌旗别将坛。

印绶归台室,旌旗别将坛。

意思:印绶回台室,旌旗别将坛。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壮丽山川和热烈战斗场面的诗,通过对周楚之地山川盘曲、云雾迷蒙、尘土飞扬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斗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 首联“周楚仍连接,川原乍屈盘”描绘了周楚之地广袤的平原和连绵的山川,给人一种壮阔无垠的感觉。其中,“连接”和“乍屈盘”这两个词用得十分巧妙,既表现了山川的连绵不断,又描绘了平原的起伏曲折,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 颔联“云垂天不暖,尘涨雪犹乾”则描绘了云雾迷蒙、尘土飞扬的战斗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云垂天不暖”形象地表现了天空低垂、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阴冷、压抑的感觉,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尘涨雪犹乾”则描绘了尘土飞扬、白雪依旧干燥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战斗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 颈联“印绶归台室,旌旗别将坛”描绘了将士们归台誓师、旌旗招展的场景,表现了战斗即将开始的庄严和肃穆。“印绶归台室”表达了将士们归台誓师的决心和信念,“旌旗别将坛”则描绘了将士们列队出征、旌旗招展的场景,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感觉。 尾联“欲知迎候盛,骑火万星攒”则描绘了战斗即将来临的热烈场面。“骑火万星攒”形象地描绘了战斗即将来临的热烈场面,将士们骑马举火,如同繁星般聚集在一起,给人一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云雾、尘土、旌旗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战斗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和热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和兴奋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战斗的崇高信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周楚仍连接,川原乍屈盘。
云垂天不暖,尘涨雪犹乾。
印绶归台室,旌旗别将坛。
欲知迎候盛,骑火万星攒。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别将

    读音:bié jiāng

    繁体字:別將

    意思:(别将,别将)

     1.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
      ▶《史记•项羽本纪》:“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汉书•高帝纪上》:“五月,项羽拔襄

  • 印绶

    读音:yìn shòu

    繁体字:印綬

    英语:official seal

    意思:(印绶,印绶)

     1.印信和繫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繫有丝带,佩带在身。
      ▶《史记•项羽本纪》: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