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阴道中》 昨夜灯前听雨声,朝来出郭趁新晴。

昨夜灯前听雨声,朝来出郭趁新晴。

意思:昨天晚上灯前听雨声,朝来出城趁新晴。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山阴道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昨夜灯前听雨声,朝来出郭趁新晴。花时已过游人少,如此溪山独自行!》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诗人闲适心境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昨夜灯前听雨声”中,诗人通过描述昨夜在灯前听雨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这一情景的选择,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满足。 “朝来出郭趁新晴”描绘了早晨出门,欣赏新晴美景的情景。这里,“新晴”点明了天气状况,而“出郭”则描绘了诗人走出城郭,走向自然的过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花时已过游人少”是诗人对季节和游人的感叹。这里,诗人以“花时已过”暗示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春华秋实的感慨。同时,“游人少”也表达了诗人对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纷繁世界的不屑。 最后一联“如此溪山独自行”是诗人的自我描述:在如此美丽的溪山间行走,我独自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这一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闲适和独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陶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它以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夜灯前听雨声,朝来出郭趁新晴。
花时已过游人少,如此溪山独自行!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朝来

    读音:zhāo lái

    繁体字:朝來

    意思:(朝来,朝来)
    早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元·顾德辉《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

  • 昨夜

    读音:zuó yè

    繁体字:昨夜

    短语:前夜 前夕 昨晚

    英语:yestreen

    意思:
     1.昨天夜里。
      ▶南朝·宋·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 新晴

    读音:xīn qíng

    繁体字:新晴

    意思: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晋·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宋·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