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柳二首》 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

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

意思:陶令门前缠绕连接篱笆,亚夫营里拂红旗。

出自作者[唐]李绅的《柳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景象,以垂柳为主要描绘对象。诗人通过对陶令门前、亚夫营里垂柳的描绘,表达了人事变迁,旧物不存的感慨。 首联“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中,诗人借用陶渊明和亚夫的典故,形容垂柳在陶令门前飘荡,又在亚夫营里拂过红色的旗帜。这一联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为诗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颔联“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绿垂丝”则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旧的事物都不复存在,只有每年春天垂柳的绿丝依旧飘摇。这一联通过垂柳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迁,突显了诗人的感慨。 颈联“千条垂柳拂金丝,日暖牵风叶学眉”进一步描绘了垂柳的形态,千条垂柳拂过金丝般的枝条,在温暖的阳光下,柳叶仿佛学着眉毛的形状。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得垂柳的形象更加鲜明。 尾联“愁见花飞狂不定,还同轻薄五陵儿”则表达了诗人的忧思。看到花儿狂飞不定,诗人想起了那些轻薄的五陵少年。这一联通过花飞的景象,引发了诗人的忧思,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垂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歌的文化内涵深厚,意境悠远,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
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绿垂丝。
千条垂柳拂金丝,日暖牵风叶学眉。
愁见花飞狂不定,还同轻薄五陵儿。
作者介绍 李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朱旗

    读音:zhū qí

    繁体字:朱旗

    意思:红旗。多指战旗。
      ▶汉·刘向《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三国·魏·曹植《东征赋》:“挥朱旗以东指兮,横大江而莫御。”
      ▶唐·骆宾王《

  • 营里

    读音:yíng lǐ

    繁体字:營裏

    意思:(营里,营里)
    负责地方武备和治安的官署。
      ▶《红楼梦》第一一二回:“这丢的东西你告诉营里去说,实在是老太太的东西,问老爷们才知道。”

    解释:

  • 陶令

    读音:táo lìng

    繁体字:陶令

    意思:指晋·陶潜。
      ▶陶潜曾任彭泽令,故称。
      ▶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元·赵孟頫《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陶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