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宋知县刚仲二首》 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

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

意思:兄弟同年乘木筏离开,父子连科折桂回家。

出自作者[宋]廖行之的《挽宋知县刚仲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阀阅方成一段奇,三湘况是古来稀。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是一首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诗篇,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和谐、温馨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阀阅方成一段奇,三湘况是古来稀。”中,“阀阅”指的是家族的功勋和历史,这里表达了家族中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三湘”则是指代作者所在的地区,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古来稀”则表达了对这种家庭亲情生活的稀少和珍贵。 颔联“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兄弟一同成长、一同外出求学,父子同时科举考试并取得成功。这些场景都表达了家庭亲情的美好和珍贵。 颈联“诗礼传家人共羡,欢华过眼事俱非。”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家庭生活的赞美和感慨。诗礼传承,家族中的人共同羡慕这种家庭氛围,但欢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一切都会过去。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家庭亲情生活的珍惜。 尾联“秋风寂寞萱堂露,染尽当年戏彩衣。”以秋风、萱堂、露水和戏彩衣等意象,描绘了家庭亲情生活中温馨、欢乐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怀念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家庭亲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谐、温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家庭亲情的珍惜。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阀阅方成一段奇,三湘况是古来稀。
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
诗礼传家人共羡,欢华过眼事俱非。
秋风寂寞萱堂露,染尽当年戏彩衣。

关键词解释

  • 连科

    读音:lián kē

    繁体字:連科

    意思:(连科,连科)

     1.谓科举考试连续中式。
      ▶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连科者进速,累捷者位高。”
      ▶《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郭梓领命,

  • 同岁

    解释

    同岁 tóngsuì

    (1) [of the same age]∶相同岁数

    我们两人同岁

    (2) [winners of the same imperial examination]∶在同届科举考试中被录取的人

  • 折桂

    读音:zhé guì

    繁体字:折桂

    英语:win a championship

    意思:《晋书•郄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

  • 弟兄

    读音:dì xiōng

    繁体字:弟兄

    英语:brother

    意思:
     1.弟弟和哥哥。
      ▶《墨子•非儒上》:“丧父母,三年其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

  • 乘槎

    读音:chéng chá

    繁体字:乘槎

    意思:亦作“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

  • 科折

    读音:kē shé

    繁体字:科折

    意思:唐·宋时代徵收赋税,实行权宜折变之法,许以物折物、以物折钱或以钱折物,称为“科折”。
      ▶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复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