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荆州十首》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意思:游人从三峡,楚地尽平川。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荆州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南方风景和人民生活的诗,通过对三峡、平野、江水、风沙、废墟、农民等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南方风土人情的赞美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同情。 首联“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描绘了游人离开三峡,进入楚地,看到广阔平野的景象,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表现出南方风景的壮丽。 颔联“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描绘了南方商业的繁盛,北方人跟随南方的商人,乘着吴地的船在蜀地穿梭,表现出南方经济的繁荣。 颈联“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描绘了江水冲刷着平野,风吹起白沙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威力,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 尾联“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表达了诗人对百年前的英雄豪杰已经消逝的感慨,只有鱼虾在混乱中生存,也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全诗通过对南方风景和人民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耕牛未尝汗,投种去如捐。
农事谁当劝,民愚亦可怜。
平生事游惰,那得怨凶年。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
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
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楚地

    读音:chǔ dì

    繁体字:楚地

    意思:指古楚国所辖之地。
      ▶《战国策•楚策一》:“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
      ▶南朝·宋·谢庄《山夜忧吟》:“登楚

  • 三峡

    读音:sān xiá

    繁体字:三峽

    英语:The Three Changjiang River Gorges

    意思:(三峡,三峡)

     1.四川、湖北两省境内,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

  • 平川

    读音:píng chuān

    繁体字:平川

    短语:平地

    英语:level land

    意思:
     1.广阔平坦之地。
      ▶《古文苑•扬雄<幽州牧箴>》:“荡荡平川,惟

  • 游人

    读音:yóu rén

    繁体字:游人

    短语:观光者 度假者 观光客 旅行者

    英语:(n) tourist

    意思:(参见游人)

     1.无产业的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