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

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

意思:汉时水占十万顷,官署民房都浊河。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是一首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反思的诗。它以汉代时期的水资源状况为背景,通过对河流浑浊的描述,表达了对环境破坏和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的深深忧虑。 首两句“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描绘了当时广阔的水域和河流的浑浊状态。汉时,泛指历史久远,水占十万顷,意味着当时有大量的土地被水覆盖。民居和官寺等建筑都处在浑浊的河流中,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 接下来的两句“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是对人类活动的反思。九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水利系统,但这里并不是说九渠消失或者失效,而是暗示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导致河流的自然状态被破坏。穿凿用功多,意味着人类的活动对河流造成了过多的干扰和改造,使得河流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和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环境的关注,也呼吁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
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时水

    读音:shí shuǐ

    繁体字:時水

    意思:(时水,时水)
    应时的雨水。
      ▶《管子•立政》:“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安水藏,使时水虽过度,无害于五谷。”

    造句:<

  • 万顷

    读音:wàn qǐng

    繁体字:萬頃

    英语:(fig.) A large area.

    意思:(万顷,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

  • 民居

    读音:mín jū

    繁体字:民居

    英语:vernacular dwelling

    意思:
     1.百姓居住之所。
      ▶《礼记•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 十万

    读音:shí wàn

    繁体字:十萬

    意思:(十万,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
      ▶《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唐·杜甫《渔阳》诗:“繫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宋

  • 浊河

    读音:zhuó hé

    繁体字:濁河

    意思:(浊河,浊河)
    混浊的河流。特指黄河。
      ▶《史记•苏秦列传》:“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浊河,恶足以为固!”南朝·齐·谢朓《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浊河秽清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