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
意思:汉时水占十万顷,官署民房都浊河。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是一首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反思的诗。它以汉代时期的水资源状况为背景,通过对河流浑浊的描述,表达了对环境破坏和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的深深忧虑。
首两句“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描绘了当时广阔的水域和河流的浑浊状态。汉时,泛指历史久远,水占十万顷,意味着当时有大量的土地被水覆盖。民居和官寺等建筑都处在浑浊的河流中,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
接下来的两句“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是对人类活动的反思。九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水利系统,但这里并不是说九渠消失或者失效,而是暗示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导致河流的自然状态被破坏。穿凿用功多,意味着人类的活动对河流造成了过多的干扰和改造,使得河流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和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环境的关注,也呼吁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