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秦娥·春如昨》 胭脂阁。

胭脂阁。

意思:胭脂阁。

出自作者[宋]刘辰翁的《忆秦娥·春如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一个场景,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思念。 首句“春如昨。晓风吹透胭脂阁”直接点明时间、地点和季节。诗人用“如昨”表达时间的流转,仿佛昨天才刚刚发生,但实际上已经是春天。早晨的微风透过“胭脂阁”,这里的“透”字用得巧妙,既描绘了风的轻柔,又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满园茅草,冷烟城郭”描绘了整个场景,满园的茅草在冷烟中摇曳,城郭在烟雾中显得冷清而寂寥。这里的“满园”和“冷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凄清之感,与前文的“胭脂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诗句“青衫泪尽楼头角。佳人梦断花间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主人公在听到角声时,泪水已经流尽,这表现了他的悲伤和无奈。而“佳人梦断花间约”则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花间约。黄昏细雨,一枝零落。”再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这次更多的是哀伤和失落。黄昏时分,细雨中有一枝花孤独地凋零,这似乎象征着主人公的情感状态,他曾经有过美好的约定,但现在却只剩下孤独和失落。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深深的哀愁和思念。它是一首优美的诗,也是一首动人的故事。

相关句子

  • 浅缀胭脂。-- 出自《恨欢迟/恨来迟》作者:[宋]张焘
  • 零落软胭脂。-- 出自《菩萨蛮·昨日杏花春满树》作者:[宋]刘学箕
  • 胭脂萼。--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张侃
  • 胭脂滴。-- 出自《忆秦娥·春山寂》作者:[宋]李处全
  • 淡胭脂。-- 出自《江神子 吴门席上,罗生求赋》作者:[元]张翥
  • 胭脂暗试。-- 出自《瑞鹤仙·馆娃春睡起》作者:[宋]史达祖
  • 香绵轻拂胭脂。-- 出自《春光好·寒食近》作者:[宋]张元干
  • 冰雪拂胭脂。-- 出自《南乡子·浅色染春衣》作者:[宋]谢逸
  • 胭脂点。-- 出自《忆秦娥·胭脂点》作者:[宋]王炎
  • 阁,阁。-- 出自《春日登大悲阁二首》作者:[宋]钱惟治
  • 阁,阁。-- 出自《春日登大悲阁二首》作者:[宋]钱惟治
  • 夹道阁相连。-- 出自《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作者:[南北朝]薛道衡
  • 复道阁相重。-- 出自《展敬上凤林寺诗》作者:[南北朝]薛道衡
  • 清风飘飞阁。-- 出自《赠丁仪诗》作者:[魏晋]曹植
  • 军中阁。-- 出自《蓬莱客 述怀》作者:[元]马钰
  • 平津阁。-- 出自《秦楼月 已丑岁春分前一日,栽培众卉罢,晚》作者:[元]王恽
诗句原文
春如昨。
晓风吹透胭脂阁。
胭脂阁。
满园茅草,冷烟城郭。
青衫泪尽楼头角。
佳人梦断花间约。
花间约。
黄昏细雨,一枝零落。
作者介绍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关键词解释

  • 胭脂

    读音:yān zhī

    繁体字:胭脂

    短语:痱子粉 雪花膏 粉扑

    英语:rouge

    意思:亦作“臙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艷的红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