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雾昏金像,飞泉溅石梯。
意思:夜雾昏金像,飞泉溅石梯。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建溪十咏其三朗山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峦、寺庙和周围的环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歌吧:
题目中的“层”字暗示着山的连绵不断,“近郭”,则点出地点是在城郊。“招提”,“梵语‘四方’的意思”。一般指佛寺而言;“占胜有之”:言其环境之美及香火之所以盛旺也。”(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座城市附近的山景十分赞赏并流露出一种向往之情。 以下分三段来赏析此篇:“宿雾昏金像 ,飞泉溅石梯。”“暮色沉沉街住晨光;那笼罩在轻烟之中的远峰就是连接城里的一片屏障 。夜间的水气凝结成浓重的白露依附在被阳光照得金光灿烂的金漆雕饰上 ;这便是所谓 金象’,是佛教建筑艺术的一个特点——即把宗教装饰与审美功能融为一体 ——往往不是为了美而显得很庄严美丽”。“这里还有一条沿着人工开凿的石级曲折攀援而上直达山顶的小溪。——这就是所谓的"曲径通幽",虽然我们在这里并不一定要寻找什么深远莫测的意义或境界,但这条小路本身却也是饶有趣味:清脆响亮的蹬步声回荡在这空谷之中 ,使人感到有一种神乎如仙的感觉!” 第二段的描写更富有诗意:“钟馨声音隔绝尘世而来/塔影斑驳陆离地投影在小路上 /云彩杂乱无章地在半空中摇曳生姿 !”“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渲染了这个场面 : “时至黄昏.人们骑马来到这个地方休息 ;他们拄着手杖尽情领略这里的山水风光.” 最后一段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千人万人寻游到此处独我悠然自得的感受”.这种情感是通过借物咏怀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梨”,为木兰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可以制做拐仗 .又因它的枝条柔韧可编篮筐等器具.所以俗称 ‘公鸡尾’,又名灰包枥(音lì)。"这段文字是对前文的总结性的说明或者说是注释部分的语言既含蓄又有韵致! 总的来说,《登高壮观天地间》,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流畅自然清新意味浓厚意境开阔引人入圣仿佛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又不免产生无限遐想回味无穷…… 总之是一一首好词佳作鉴赏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