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然不我厌,肯致远公材。
意思:很高兴我不满足,肯把远公材料。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追和沈辽赠南华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是一首对佛教僧侣的赞美诗,表达了对上人(僧侣)的敬仰和欣赏。这首诗通过描绘上人的智慧、欢愉、无心和安然等特质,展现了上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首先,诗中提到了“明镜台”,这是一个佛教中的象征,代表着人的内心清净无染,如同明镜一般。上人“了知明镜台”,意味着他洞察了人性的本质,看透了世间的纷扰,保持内心的清净。
接着,“欢然不我厌”表达了上人对生活的欢愉态度,他不厌恶世俗的生活,也不追求名利,只是以欢喜的心态面对生活。这种态度体现了上人的超脱和豁达。
“肯致远公材”中的“远公材”指的是佛教僧侣所用的材料,这里表达了对上人的敬意和赞赏。
“莞尔无心云,胡为出岫来”这两句诗描绘了上人的无心和自然,他像云一样悠然自得,不为世俗所累。这种无心和自然的态度体现了上人的超脱和自在。
最后,“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描绘了上人修行的地方安静平和,终年无人打扰,长满了青苔。这体现了上人修行环境的清幽和寂静,也暗示了上人追求的内心平静和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上人的智慧、欢愉、无心和安然等特质,展现了上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上人的敬仰和赞赏之情。